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中心目前仅存2条“弹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4:56 新民晚报

  

市中心目前仅存2条“弹硌路”

  说起“弹硌路”,有点年纪的上海人都会有些印象,这是由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块沿路面铺设而成的道路,人走在上面会格格作响。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被大家起了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

  不过,如今在上海的市中心,“弹硌路”几乎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在老城厢的董家渡地区,还保留有两条比较完整的百年“弹硌路”。

  不会积水和滑倒

  昨天下午,记者先后来到位于董家渡地区的青龙桥后街和新街,只见这两条并不宽敞的小路,都是由一块块形状并不规则的石块铺成的,路面高低错落,和一般平整光滑的水泥道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居住在这里已经半个多世纪的夏老伯介绍,原先青龙桥后街周围都是这样的“弹硌路”,后来随着市政设施的改造,“弹硌路”逐渐消失。

  要说起“弹硌路”的与众不同来,夏老伯和几位老街坊颇有心得。夏老伯告诉记者,“弹硌路”的路基都由煤灰碎屑铺设,不仅防潮,而且还有吸水功能。尤其是到了下雨天,还不会积水,尽管石块的平整度是差些,可走在上面却不用担心滑倒。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也都走惯了这样的道路。另一位居民说,年纪大的人走“弹硌路”有不少好处,走起来不滑,而且也是种锻炼方式,在上面走走对身体有利的。

  历史遗迹该保留

  随着新一轮市政动迁的启动,青龙桥后街和新街所在的地区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两条“弹硌路”又该何去何从呢?

  很多居民认为,既然“弹硌路”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如今又所剩无几,何不作个保留,也好让后人有机会见识它们的模样。“‘弹硌路’是古老的,现在上海很少了,作为历史遗迹,应该保留下来。”

  但也有一些居民觉得“弹硌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走起来实在不方便,干脆修平改建,换成水泥路,看上去也好看。

  去留由民意决定

  记者为此走访了黄浦区市政工程管理署,负责道路整修的副署长陈端颖表示,最后的这两条“弹硌路”一直是由专门的施工队伍进行养护修理的,如今涉及到它们的去留问题,管理部门决定先听取民意,如果大家都觉得“弹硌路”影响出行,没有保留必要那就实施改造,如果都想把道路留下作个纪念,那也可以和动迁单位进行协商,最终给百姓一个满意的结果。

  【记者手记】

  我们这个现代化城市,历史文化遗迹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有时候,现代化也是历史遗迹衬托出来的。城市文明的积淀,需要历史遗迹来充实。本报记者江跃中通讯员施一俊

  董家渡新街最后的弹硌路本报记者张龙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