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八女就义”英烈来自宣传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6:1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战场上的对敌斗争可歌可泣,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也值得书写一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于滚滚硝烟之中的“赤花剧社”,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和作用却不小,在苏区革命文化建设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组建60多人的“赤花剧社”1930年夏天,潮普惠三县苏维埃政府从民间的清唱班和农村乐间吸收了30人组成南山白话剧队,以后又改为赤花剧社,人数也随之增至60多人,由

东江特委宣传部长刘育民亲任剧社主任。赤花剧社来到潮阳红场演出时,建起了红场戏台。戏台位于红场镇大陂村大陂桥头广场,座东向西,前是可容上万人的广场,后是虎白坟村;右侧有石讲台与亭子,讲台下巨石有红军石匠翁千镌刻的“巩固苏维埃政权”革命标语。

  赤花剧社邀请了戏班归来的林松担任教戏先生,开始除演出反映时势的短剧外,还演一些诸如《火烧临江楼》之类的传统剧目。当时的潮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林锦梅等两位同志创作了《平江潮》供剧社演出,因而红场戏台又是潮汕戏剧史上第一个上演革命题材剧目的戏台。

  红场戏台开始是土台、竹架,上盖亚铅(镀锌)板。戏台四周用“谷笪”围起,台面以汽灯照明。据虎白坟村的老赤卫队员回忆,每逢演出时,四乡八里的农民点着火把前来观看,赤卫队员在广场路口竖起用竹节夹着钵仔的特殊煤油灯照明,盛况空前。演出时在戏台两侧张挂一副以“赤花剧社”名称作冠首的对联,上联是“赤帜飘扬大南山,花灯灿烂临工农”,下联是“剧烈推翻旧世界,社会主义定实现”。赤花剧社除在红场演出外,还经常到大南山各乡村巡回演出,颇受群众的欢迎。剧社演出的剧目,多数是取材于群众生活,具有现实斗争教育意义的短剧,如《骗先生挨砻》、《盲人娶哑妻》等,现代剧如《平江潮》、《二·七惨案》、《广州暴动》等,还有传统剧《火烧临江楼》、《双玉鱼》、《滴水记》、《食红杏》等。这些剧目深刻地揭露了地主官僚阶级的罪恶,反对封建迷信和买卖婚姻,倡导民主自由,特别是《平江潮》的影响更大。“万恶社会须打破,光明世界重创新!”这是《平江潮》一剧的主题。在当时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情况下,赤花剧社的影响非同小可,成为一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文化轻骑队。

  离开剧场走向战场

  赤花剧社的成功,被国民党反对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1931年春,红场戏台的茅草屋顶遭敌烧毁,烧后改盖为铅板顶。敌军又把它烧成铅块,剧社又发动军民改盖为钢筋水泥的屋顶。1932年3月,国民党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率部与潮普惠地方团队、地方恶霸还乡团分路疯狂围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赤花剧社全体人员在苏区群众掩护下,从密林中安全撤退。敌军只是在戏台后山沟里查到一台来不及搬走的风琴,便用枪托将其砸毁出气,同时放火烧毁了戏台。

  赤花剧社的演员们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投身硝烟滚滚的战斗中,其中的少壮者参加了红军,走上战场英勇杀敌。参加宣传队的女同志也活跃在前线和敌后,女队员碧华(海丰人)后来成为“八女就义”中的英烈,剧社负责人刘育民也为保卫根据地血洒大南山。演员黄香莲上战场参加战斗被俘,受严刑拷打仍英勇不屈,国民党反动派曾三次将她押上刑场,假装要枪毙她,但她始终坚持不吐露队伍机密,深受群众敬佩。196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将红场戏台按当年建制修建恢复,戏台与红场广场、石刻标语一起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记者王开颖郑梦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