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学专家告诫广大市民---不要乱吃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6:3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医学专家告诫广大市民---不要乱吃了!
小文仍在发烧,病情严重。
医学专家告诫广大市民---不要乱吃了!
在河源龙川县,有些地方有生吃蛇胆的习惯,图为市民钟姨示范生吃蛇胆。
医学专家告诫广大市民---不要乱吃了!
在河源,一些地方有用蛇血混米酒饮用的习惯。
医学专家告诫广大市民---不要乱吃了!
江门打工仔小文就是生吃这种东风螺染病的。核心提示

  上月,北京出现了数十例因吃凉拌福寿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病例。经救治,目前,患者都陆续治愈出院。而同样因食生螺而感染此病的江门打工仔小文却仍在死亡线上苦

苦挣扎。

  广东有俗语说:“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吃,甚至生吃!”在广东各地,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亦有许多流传“偏方”——生吃河豚可壮阳;吃老鼠肉可生头发等等。比如在广东江门、佛山等地一些农村,民间有“偏方”说吃东风螺、福寿螺,可以祛屎迹等。

  然而,医学专家从医学的角度向我们一一解释,误信这些民间“偏方”,可以致病,甚至致死。

  图/文记 者黄文生、陈治家、曾焕阳、罗爱萍通讯员张世理、刘伟东

  河源:

  生吃蛇胆吃出毛病

  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眼下正是广东人喜欢吃蛇的季节。在河源市龙川县,当地群众普遍都有生吃蛇胆和生饮蛇血的不良陋习。

  记者昨日专程驱车赶往龙川县,专门打探当地群众有关生吃蛇胆和生饮蛇血等方面饮食习惯的消息。在该县一些乡镇,记者了解到,当地群众生吃鱼片、生吃蛇胆和生饮蛇血的“偏方”由来已久,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生吃蛇胆有祛除风湿和治疗皮肤病的功效,而生饮蛇血则有补血和祛除瘙痒的作用。因而,在龙川县的一些乡镇普遍存在生饮蛇血和生吃蛇胆的习惯。

  然而,生吃蛇胆未治愈风湿病反而引发中毒疾病。龙母镇巫某几年前因患风湿病用白米酒作药引,生吞了大量毒蛇蛇血和数只蛇胆,不久,巫某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有恶心、头晕之感,最后昏倒在家。家人发现后及时将其送院抢救。

  经诊断,巫某是饮用蛇血蛇胆中毒所致,后来经医生全力抢救,巫某才捡回一条命。

  据介绍,饮用生蛇血和蛇胆在我国南方较为普遍,饮蛇血甚至生食蛇胆在一些山区农村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风行起来,一些高档餐馆、酒楼还相继推出生吃“全蛇宴”。

  医生说法

  专家介绍,有人认为生吃蛇血蛇胆能健身防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蛇血蛇胆中含有多种毒素和寄生虫,可引起急性中毒及损害肝脏等多种疾病,不宜生吃。

  据河源市中医院肖敬东院长介绍,饮用生蛇血和蛇胆很有可能感染包括鞭节舌虫在内的寄生虫病和发生中毒疾病,其中,鞭节舌虫病可使人体的肝脏细胞变性坏死,侵入肠黏膜可引起直肠、回肠、盲肠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赘生物,寄生虫可侵入黏膜下产生大量虫卵繁殖,还可侵犯骨髓破坏造血细胞,引发各种疾病。

  顺德:

  吃“鱼生”吃出肝吸虫病

  据介绍,顺德、鹤山等地是珠三角冲积平原,以养四大家鱼为主,当地人喜爱把鲩鱼等淡水鱼起片生食,即吃“鱼生”,养成吃鱼生的饮食习惯;昨天,记者来到了顺德均安镇,在顺德均安等镇,有不少吃“鱼生”的食肆,记者发现,一些食肆就开在鱼塘旁边,记者进入其中一家食肆,只见食肆右面挂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鱼生”。记者发现,许多食客专程前来吃“鱼生”,他们一般是三五知己围坐在一起,叫上10多斤重的鲩鱼,然后切片,拌上一些花生、生油等,夹在一起放进嘴里,一边吃一边大叫好味。

  吃“鱼生”虽然好味。但容易染上肝吸虫病。昨天,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尹主任告诉记者,一位年仅50岁的顺德均安镇农民因为吃“鱼生”导致胆管癌,最近病逝。他介绍,他曾经接诊过4例因吃“鱼生”而病逝的农民。

  据尹医生介绍,现在每天都有来自江门、顺德等地的肝吸虫病人,前往江门中心医院求诊,而他们大部分是因为长期吃“鱼生”,而引发病情的。

  医生说法

  据江门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爱“吃生”,引发的寄生虫病越来越多。在广东,由于爱吃生所导致的寄生虫病发病率更高的是肝吸虫病。据专家介绍,淡水鱼是肝吸虫的寄生体,一旦鱼感染了这种病,吃了生鱼片之后人随即也会感染。清蒸的淡水鱼如果蒸得不够熟,也可能会带有肝吸虫。

  据介绍,由于顺德、南海、番禺为代表的珠三角居民特别喜好吃生鱼片,来自这些地区的肝吸虫病患者也最多。

  更为可怕的是,因为肝吸虫病是慢性病,肝吸虫可在人体内存活达60年。平时病症并不明显,但能致肝硬化、肝癌等重症。

  防治根治之道是改变饮食习惯

  据介绍,防治之道是要逐步养成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的饮食习惯。据了解,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感染肝吸虫病的淡水鱼进入市场,减少餐桌污染,也是一个防治方向。

  珠海:

  “美味”鼠肉可致多种疾病

  起源:甘蔗地出产“蔗鼠”

  珠海“蔗鼠宴”久负盛名,40岁的市民张先生在珠海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斗门水旱田密布,农民自古多以种甘蔗为生,有许多田鼠出没,开始是当地农民尝鲜自食,后来发现鼠肉味美,渐渐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美食习惯。除了做新鲜蔗鼠肉外,当地农民还喜欢将蔗鼠杀了去头,去皮、去内脏进行风干,称为蔗鼠干,斗门蔗鼠美味开始传开。

  据介绍,在斗门的红旗、小林等镇的“蔗鼠宴”是全省出名,许多珠三角人都为了吃鼠尝鲜往斗门跑,沿途正宗“本地蔗鼠”的招牌比比皆是,一些餐厅专营全鼠宴,鼠菜款式多达15种,如铁串烧鼠肉、天麻参炖鼠肉、马蹄竹蔗鼠肉煲、七彩鼠肉丝、油泡鼠肉片、芦笋炒鼠肉片等。

  暗访:斗门食店加工“蔗鼠餐”

  昨日,在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暗访了斗门某工业园附近的几家食店,“这里有没有蔗鼠吃?”服务员愣了几秒钟后答道:“有哇。”来到厨房内,并没有摆出来的蔗鼠,但记者发现厨师锅内正在炒着的东西就是蔗鼠。

  店主打量了一下记者,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我们有蔗鼠供应,40元一斤,各种做法都有。”在一条100多米的巷子,发现有两家看起来很简陋的小店门口挂着“驴肉、田鼠”的招牌。

  医生说法

  食鼠隐患无穷

  在斗门当地流传着“鼠肉有美发、生发的功能”的说法,一些人认为鼠肉不光味美,营养也十分丰富。甚至有人认为老鼠肉脂肪的胆固醇含量低,而磷、钙和维生素E等含量高。至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鼠肉比家禽、家畜甚至虾蟹等动物都高。

  对此,相关营养专家表示,“鼠肉有美发、生发的功能”等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从营养学角度看,鼠肉与鸡、猪等禽畜肉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差别不大,所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并不比其他种类丰富,因此其营养价值并不比一般肉类高。相反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鼠肉所含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其他肉类。而食鼠滋阴壮阳的说法多是一些不法商家招揽生意的招牌。

  珠海市疾控传染病科黄利群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斗门大面积开发,以前的甘蔗地越来越少,斗门街头一些餐厅提供的所谓的蔗鼠多是沟渠鼠,因生活环境的影响,携带大量病菌。

  鼠类是多种传染病病原的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其中属我国35种法定传染病之列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因此,人在捕捉、运输、宰杀、加工及食用过程中易通过抓咬、吸血昆虫叮咬和鼠血及尿、粪等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等途径感染上述疾病。因鼠类的生活和觅食习惯蓄积多种有毒化学物质,一次大量进食或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急、慢性中毒的发生。

  提示

  吃生尝鲜易致病

  专家指出,现在盛行的很多吃生尝鲜的饮食方法和民间“偏方”其实都存在健康隐患。如“醉蟹”、“炝虾”、凉拌蛇皮、生切螺肉、鱼生粥以及涮肉、烧烤等。没有彻底煮熟的鱼、虾、蟹、螺、肉等食物当中常含有寄生虫卵。当人们为了贪图一时的鲜美口福,而使隐藏在食物中的各类寄生虫侵入人体的肠道、肝胆、肺、肌肉、眼、皮下甚至脑部,就会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1、田鼠可做菜,老鼠体表和体内带有多种病原,和多种传病致病媒介,如蚤类、螨类等。可以传播多种烈性传染病。同时老鼠粪便中可能带有多种寄生虫,如膜壳绦虫等。

  2、乱喝“私人秘制的凉茶”。结果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例子屡见不鲜。

  3、广东人吃东西讲究口感,鲜嫩,往往将菜炒个八成熟,未熟透的肉类可能带有大量病原,如猪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国外报道可达40%感染率,国内也有10%以上。

  4、广东人爱吃“鱼生”是出了名的。曾经有位70岁的老伯因阻塞性黄疸而入院。胆管引流取出了上千条肝吸虫。事后劝老伯不要再吃生鱼片,老伯说“宁可戒饭,也不能不吃鱼生”。

  5、吃了不干净的蔬菜,满肚子蛔虫。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尹主任告诉记者,日前,在他接诊的一个病例里,发现一名中年男病人,满肚子都是蛔虫,原来,这名男子长期吃用粪便施肥而洗不干净的蔬菜,粪便里小幼虫便进入体内。

  预防是关键

  据介绍,加工环节关键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去操作。其实食源性寄生虫病并不可怕,只要食物的中心温度在摄氏90度以上保持5分钟,就完全可以杀灭全部寄生虫,所以在食用水产品时不要为了贪图口感而生吃,最好蒸熟、煮透。

  食客自己更要关注饮食卫生。不要生吃食物,即使是蔬菜水果,也要洗净再吃。不要随便购买无照商贩加工的食品,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等。只要做到这些,食源性疾病完全可以避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