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绿 水清 人富 毕节生态建设剪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20:14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9月5日电(记者黄勇)离毕节市37公里的层台镇交通极为不便,但小气候适合养蚕。当地政府与林业部门从2000年起,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这里大力发展蚕桑业。

  蚕养上了,不再垦山种包谷,山坡上种满桑树,绿油油的一片。生态好了,村民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导致自然生态资源面临承载极限,过去的毕节陷入了“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全区年水土流失量达9165万吨。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寓经济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中,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建设示范县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开发,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1988年到2005年,试验区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36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33.92%。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01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流失21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了7万亩耕地的活土层流失。试验区昔日泛白的石头山,如今已呈现一片新绿。

  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位于贵阳至毕节公路旁边,原来垦殖率高带来水土流失严重。每逢雨季,随时会有泥石流。2000年,穿岩村成为贵州首批退耕还林试点,全村退耕还林3245亩,当年种下的柳杉已有碗口粗。村民还在林间种草和种药材,发展畜牧业和药材业。生态的恢复还引来了县城及附近的游客,村民们又发展了小豆腐加工,搞起了“农家乐”,人均收入比退耕还林前增长了近一倍。

  织金县则大力发展以绿肥为基础的农村循环经济。农民冬闲时种植绿肥,制成草粉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带动了沼气建设,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照明和能源问题。农民省了电费,减少了砍柴量,保护了森林资源。种绿肥同时能增加土地肥效,减少化肥使用量。这样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了开支。织金县连续4年种植绿肥30多亩,折算下来,每年可少砍伐薪炭林3万立方米,节约电费360万元。干部群众高兴地称绿肥工程为“给农民票子,还大地‘被子’。”

  生态建设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好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毕节地区林业局局长倪小兵说,毕节地区目前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2.4万亩,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退耕前增长了11%多。

  生态建设还在试验区形成一批新的景点,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毕节全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分别从1个和5个发展到各9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