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劳动值得尊重 无关教授保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6: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劳动值得尊重无关教授保姆
社会万象

  古语云“人离乡贱”,一个人离开家乡,在过去大抵是一种被动或无奈之举。可近年来,一批中国的大学教授、医生、音乐家、舞蹈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却主动放弃国内不错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远赴重洋到美国,为谋生,有的人放下身段当起了保姆(9月2日《环球时报》)。为什么这些教授宁愿做他国保姆,也不做本国教授呢?其中的复杂动因值得玩味。

  但换个角度来看,保姆是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相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教授来说,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其实是值得尊敬的。对任何人来讲,异国生涯都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特殊体验,把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放低,是一个人回归平常心态的开始。其实,教授离开了教学科研岗位,也许他的劳动能力连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不及,这种体验对做学问也许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对保持一种做人的平常心态,倒是大有裨益的。

  不过,保持平常心确非易事,据说这些“教授保姆”在美国都十分低调,只有至亲好友才知道他们在国内辉煌的过去。教授们的低调无疑是源于国人对劳动者的等级偏见。国人为什么会对劳动者饱含等级偏见?我们的就业歧视是怎么来的呢?

  这首先要“归功于”我们骨子里头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劳动者是分作三六九等的,保姆之于教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个阶层。虽然,在那个特定的泛政治化的年代,教师乃至于教授都像过街老鼠一样被打成了“臭老九”,沦落为社会最底层。但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使教授们恢复了往昔的地位,不过“教授”这个光环也成为某些人沾沾自喜、颐指气使、看不起别人的顶戴花翎。

  一个社会的主流人群,如果对普通劳动者产生漠视,就会使这些劳动者丧失应有的权利、尊重与社会保障。在美国当保姆的教授们,工作时间完全固定,薪水按时足额发放,管吃管住之外还另付加班费。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做同样工作的一些普通劳动者,有时连最基本的休息权利、按时领取工资的权利都无法实现,更有那些挑战、践踏法律的血汗工厂,让工人们无处申冤。记得若干年前,当我们对身边的大学生投去赞许与仰慕的目光时,我们还纳闷美国的博士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前两年我们也曾经慨叹过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是“才子沦落”。可如今,中国大量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研究生为工作发愁的新闻已经刺激不了我们的兴奋细胞,要是大家都能放低心态,这样的“怀才不遇”早就不存在了。同理,假如未来的某一天在我们的中国本土上,某某教授愿意把“保姆”作为他人生的另一种选择的时候,折射的将是我们作为无差别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鞭挞的将是封建等级意识的沉渣泛起,标示的将是这个和谐社会里,宽容的不断增加与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的逐渐成形。

  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功。对于一个劳动者而言,只要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从事着对社会或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或梦想,他就是值得全社会尊重并应该享受应有的权利。虽然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彻底取消了有形的社会阶层制度,但是想彻底打掉人们脑海中无形的阶层意识,却比我们想象中更困难。

  不过,认同教授与保姆作为职业是平等的、认同尊重普通劳动者、认同人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的观念的确是一种进步,但并不是说做教授的都一定要去当保姆,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有些美国的保姆教授也实属无奈之举。毕竟,无论怎么看,教授当保姆,都难免不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对于一个劳动者而言,只要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从事着对社会或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或梦想,他就值得全社会尊重并应该享受应有的权利。

  虽然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彻底取消了有形的社会阶层制度,但是想彻底打掉人们脑海中无形的阶层意识,却比我们想象中更困难。

  徐浩然

  江苏广电总台高级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