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建示范高中纳入民心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9:18 南方日报

  惠州不断增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创建示范高中纳入民心工程

  2006年,惠州教育捷报频传。高考大面积丰收,800分以上大幅增长,高中毕业升学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本科上线比例首次达全省平均水平,增幅达12.3%。连续5届10年的全

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落户惠州。惠阳淡水镇成为粤东第一个省级“教育强镇”。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度惠州市“万众评公务”活动中,惠州市教育局在43个执法部门中跃居第七位。

  “有书读更有好书读。”这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办教育的理念,该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增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2005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0.48亿元,与“九五”末的2000年7.73亿元相比增长165%,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10.46亿元,比2000年的3.78亿元增长176.3%。2006年,在保持正常的教育经费拨款基础上,惠州市政府又拿出2500万元迁建新特殊学校、2000万元用于市实验中学创建示范高中、1300万元用于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1000万元用于惠东北部山区改薄改危、15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除此之外,惠州市政府还落实一系列扶持教育的政策,大大提高了惠州教育的质量。日前,笔者深入城乡,探寻惠州狠抓教育的法宝——

  城乡教育联动提升教育质量

  由于地处偏僻的麻雀学校被撤并,仍图镇茶径村7个学生转到镇上中心小学读书。村里找了一个“陪读妈妈”,周一到周五住校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陪读妈妈”芳婶说:“重要的是照顾孩子。想他们把书念好,能走到山外头去。”这句话道出了农民希望孩子有好书读的心声。

  2005年,惠州市政府完成了第三批老区山区共66所学校的危房改造,新建校舍面积达到39000多平方米。随着农村麻雀学校的撤并,由于布局调整和大量学生转入,部分原来刚刚达标的中心小学一夜之间又成了新的薄弱学校。今年,惠州市政府领导深入惠东北部山区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决定投入1000万元,对一些小学功能室、课室、生活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彻底解决前期改薄改危工程中遗留的问题。今后,市政府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争取通过2到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全市山区农村学校改薄改危工作。

  要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光靠物质上支持是不够的。今年3月,惠州市政府启动了“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计划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市人大通过。自计划启动以来,全市已有185所城乡学校结成对子,30万城乡学生、1.5万城乡教师参与联动活动。通过城乡教育管理者互动交流、教师的互动教研、学生的互动学习、教育资源双向共享等途径,农村受援学校的教育理念开始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逐步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装备得到更新和充实,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方投入解决“大班额”问题

  近年来,惠州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加上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市区内学位供应变得十分紧张,不少学校都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前面的课桌顶着讲台,后面的课桌紧靠后门,要想从后门进入课室还得先把桌子搬开,这样的情景在许多学校已是司空见惯。

  “大班额”问题引起了惠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市区(中心区)义务教育的意见》中,就把加快发展市区(中心区)义务教育列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学校建设用地要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规定在征收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并无偿划拨土地和配套市政设施。市政府还对市区内新建成的公办小学每所给予300万元补助,新建成的公办中学每所给予500万元补助。

  今年9月1日,惠州市有4所社会捐资学校投入使用,学校总建筑面积约8万多平方米,可提供7000个学位,总投资约1.6亿元,首期建设投资总额为7207万元,其中市政府投入6000万元。

  据统计,贯彻落实《意见》以来,惠城中心区就新建了11所公办学校,扩建29所学校,共增加近2.5万个学位。同时,新建9所民办中小学,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1万个。解决市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已初见成效,今年小学一年级招生,基本实现了“平均班额不超56人、单班不超60人”的目标。预计到2007年,小学一年级每个班平均人数将在52人以下。

  扶教助学无特困生因贫辍学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如何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2000年,惠州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惠州市扶助特困生实施方案》,由市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专款,从2005年起增加至150万元,解决了农村贫困生完成义务教育问题。2001年,落实省政府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的政策,并建立了市、县(区)、镇三级扶助贫困生机制。

  惠州市政府还积极倡导企业家扶贫济困、助学兴教,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TCL集团连续五年资助惠州贫困大学生,捐款达367.4万元,帮助1224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惠州市慈善总会也于2005年5月成立。一年来,共募得资金9292万元,目前已发放慈善款3745万多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兴建学校和资助困难学生。在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惠州掀起了扶教助学的热潮,全市每年资助贫困学生的各类款项超过1000万元,受惠学生超过4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出现特困生因贫辍学现象。

  残疾人的教育问题也得到市政府的关注。当了解到惠州市特殊学校由于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急需创办新校区后,市政府领导随即召开现场会,决定投资25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招生规模为37个班的新校区,并于8月动工。新校区建成后,将完全满足听障、视障、智障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年级全方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需要,最终将形成3个部、37个教学班、4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届时,惠州市特殊学校新校区将成为广东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基地。

  为初中毕业生打开升学之门

  惠州市“十五”期间形成了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格局。2003年11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在全市实施“八项民心工程”,“推进中专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纳入其中。到2006年,全市有惠州一中、惠阳高级中学、崇雅中学、惠东高级中学4所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初期督导评估,有13所省一级高中,18所市一级高中,省级以上高中占到全市独立高中和完全中学总数的1/3以上,全市优质高中学校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

  抓住省政府将惠州定为“广东省中职教育布局调整示范点”的契机,惠州市政府大力推动中职教育,实现了职教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惠州市有惠州商业学校、博罗中专、惠州农业学校、惠州卫生学校、惠东职业中学5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市直中职学校全部为省重点以上。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2005年,全市7000多名初中毕业生走上了“低成本上学,高质量就业”之路,成为广东职教发展的新亮点。

  惠州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初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确保了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有更多更好的升学门路,也为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李长虹通讯员林文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