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短信诈骗抬头 四个月骗了500多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9:50 法制日报 |
本报北京9月5日讯 记者李松 见习记者黄洁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了解到,5月份以来北京的短信诈骗活动再次显示频发态势,截至目前警方已经立案异地消费短信诈骗案件130余起,涉案金额达到500余万元,其中以各种中奖为名诈骗的案件仍占到70%以上。警方分析,这种情况的产生除市民防范意识仍有欠缺外,很多服务性企业提供的服务没有范围限制、没有防范手段也为短信诈骗提供了土壤。 8月31日,李女士的手机接到自称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两年前购买的房屋因水务政策原因,可以退还购置税7600余元,让其与国家水务局财务科联系,并留下所谓的联系电话010-5128××××(均为铁通号码)。当李女士拨通该号码时,一名自称税务局财务科工作人员的男子让其准备工行卡或建行卡,然后按照对方电话提示在海淀区建设银行世纪城支行ATM机上操作。事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的账号被划走4000元。 对于这类案件,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短信诈骗越来越呈现团伙化和专业化趋势,在一个诈骗团伙中有人专门负责用假身份证办理转账用卡、有人专门负责接听电话、有人专门负责取款,而且现在还发现已有部分犯罪分子开始潜入其他城市进行“工作”。而与此同时,一些服务部门所提供的花样别出的服务则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便利。如目前铁通公司开展的“一号通”业务,同一部电话可捆绑若干号码,且申请只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成为短信诈骗犯罪分子的主要作案工具。还有些服务性企业管理不严,特别是在对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上不到位,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掌握购房人、购车人等的准确信息,从而利用完整的信息诱惑这些人上当受骗。对此,警方将与各相关服务企业进行协商,共同探讨遏制犯罪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短信诈骗案件的侦破要求必须查找出犯罪分子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彻底切断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