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助学扶贫无须上升到道德高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1:13 南方新闻网

  □曾茜专栏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做了好事要不留姓名,因为真正的做好事是不期望别人感激你报答你。现在,学习的榜样是助学扶贫的白领,做了好事不仅要留名,而且大登报章广为人知,因为可以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助学扶贫这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据本地媒体报道,如今在珠海,白领以助学扶贫的方式来过生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8月就至少有2名珠海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自愿到金湾区扶贫助学,与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一起过生日。

  原本在我眼中,时尚往往更像是一个贬义词。不过,如今白领把助学扶贫作为过生日的时尚生活方式,我对此都快失去起码的评判能力了,倒不是什么酸葡萄心理,而是对把向来属于榜样范畴的事情当成时尚感觉有些不习惯。

  实际上,我的这种不习惯多少有点假道学的意味,尤其是多年来深受“施恩不图报”的道德观影响,总是对做好事时浮现的”利己“念头特别警惕,仿佛一利己便是不道德的:名义上是做好事,背地里另有所图,即使所求者只在于心理上的愉悦,说到底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拿白领以助学扶贫的方式过生日这件事来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其实白领们挺自私的,不过是借助了别人的贫穷来满足自己的同情心,正如其中一个白领所说的,以前过生日都是请朋友吃饭喝酒,庆祝一下了事,过完心里总觉得很空虚。因此他想过一个特别点的生日,给将来留下一点回忆。

  可另一方面,从思想倾向上来说,我又是个功利主义者,一直以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实现,最终就会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无论白领们助学扶贫的出发点是利己还是利他,比如说,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点回忆,或者让自己的小孩感受一下贫穷的滋味(报道中提到参加助学扶贫活动的网友最小只有4岁,明显就是由家长带着去接受吃苦教育的),从最终的效果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有利于社会的公益行为,就此意义而言,助学扶贫能成为时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千万别把这种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自我愉悦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更不能将白领们的心声透露给那些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或者贫困家庭,否则,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贫穷成了别人用来制造回忆的道具,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有五味杂陈的感觉?

  □曾茜(作者为暨南大学教师)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或传真到020-87366376。

  向本版投稿视为同时向奥一网投稿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