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年患大肠癌60%机会传下代 港大破解遗传诱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5:5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6日电据香港成报报道,大肠癌是香港第二常见的癌症,患者人数于过去20年急升七成,每年新增约3200宗病例,香港大学医学院透过抽验患者的肠细胞,发现部分遗传性大肠癌个案,是由于遗传性“甲基化”令抗癌基因“上锁”,无法抑制癌细胞所致,透过量度细胞的“甲基化”水平,可有效预防遗传性大肠癌。

  负责研究的港大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梁雪儿表示,当中约有10%至15%的大肠癌具遗

传性,35岁以下的大肠癌病患,更有六成机会将病症遗传给下一代。遗传大肠癌中又以“遗传性非瘜肉结直肠癌综合症”(简称“HNPCC”)最为普遍,占总病患人数的4%。

  她表示,遗传性基因突变是引致“HNPCC”的主因,医生可透过血液分析重组患者的基因排序,以测试对方是否属“HNPCC”个案。

  梁雪儿续称,港大医学院的“遗传性肠胃癌基因诊断化验室”过去数年为70个患有“HNPCC”进行血液分析以找出突变的基因,其中一个由仁济医院转介的三代人家庭,其基因排序完全正常,化验室再抽取该家庭成员的肠细胞进行化验,发现三代中皆有成员体内的抗癌基因出现“甲基化”(methylation),其中三人于年轻时曾患上大肠癌及子宫内膜癌。

  梁雪儿解释,“甲基化”即部分基因被“上锁”,不能发挥本身作用,医学界过去一直认为“甲基化”不会遗传,今次个案属全球首宗“甲基化”引致遗传性癌症的个案。她建议50岁以下或怀疑自己有遗传大肠癌的病患,可考虑接受“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又建议“HNPCC”患者每隔一至两年进行大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割除瘜肉,以防其演变成癌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