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开门笑迎“新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6:58 浙江在线

  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城市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笔者居住的小区,新近又来了不少天南海北的外地人。大家交流时,南腔北调,方言俚语,用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也让人感到亲切、新鲜。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进城务工农民已超过1亿,2600万农民工成了新“长三角人”。目前,浙江外来民工总数已达1200万人左右,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4。在这支宠大的“外来队伍”中,不少人已成了城市的新市民。

  大量的外地人走进城镇,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最壮观的大迁徙。我们鼓掌欢迎新市民的到来,更为大量外地人融入城市而欣慰。在我省的许多城市,人们已经改变了过去对外来务工人员诸如“打工仔”、“打工妹”、“外地佬”等称呼,取而代之以“杭州新市民”、“新温州人”、“新绍兴人”、“新义乌人”等。显然,这绝非一种简单的称谓改变,而是农民工从最初的被排斥、受歧视,到逐渐被认可、被接纳直至融入当地社会,和谐共处,共生共荣。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道德的升华、文明的进步,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性演进。由此带来的本地人与外地人情感融合、生活融洽、思想融通,开历史先河,奏时代新曲。

  这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的日益缩小,人口迁徙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如何对待新市民,使“农者有其地、来者有其尊、劳者有其得、工者有其居、孤者有其养、优者有其荣、力者有其乐、外者有其归”,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可喜的实践:比如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大开“绿灯”。城市要想成为新市民创业的天堂、生活的港湾,关键是做到同城待遇,一视同仁,在劳保、医疗、卫生、教育、安居、就业等方面,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保障。迎纳“新市民”,彰显的是公平,倾注的是爱心,不仅是待遇问题,而是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

  作为城市的老市民,我们还应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正是百年来五湖四海的外乡人,相聚于他乡,创业在异地,才形成了缤纷多彩的天地,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地市民要摒弃根深蒂固的城乡观念、身份观念和阶层观念,真诚地接纳“新市民”,尊重和帮助“新市民”,从而让“新市民”既有政策上的权利保障,更有心灵上的温暖依托。老市民更应多一点包容之量和宽待之心,多一些热情少一点冷漠,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创我们幸福美满的明天。


作者: 燕山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