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源困境挑战中国发展(纵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0:02 环球时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近3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近年来进入重化工业化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高度消耗能源资源。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困境。以美元计算,俄罗斯的资源总量是80万亿美元,美国是40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5万亿美元,人均拥有量则更少得可怜。

  缓解资源短缺有三大长期战略,但它们在中国的实施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是寄希

望于科技进步。这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像氢燃料、转基因作物、海水淡化、煤气液化等方法,短时期内都因技术不成熟或成本太高而无法普及。许多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成本极其高昂,中国目前还没有实力承受。比如,低灌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用管子直接向植物根部浇水,这样做可以节约95%的水。以色列使用这种技术,但在中国,这一技术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用于种植红柳,那还是石油公司开采石油时为了固定流沙保护公路用的。

  二是海外投资加移民。这是国家大战略选择的一部分。但把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最大的重化工业,如钢铁、造纸、化工等工业向海外迁移,必然遭到外国的强烈反对。中国既没有具备这种眼光的战略家,也没有培养足够的国防能力。人们只能把这种选择当成是天方夜谭,但中国的资源问题确实已迫在眉睫,需要未雨绸缪。

  三是节约资源。大家都说应该节约资源,但却说得多做得少。况且,以浪费拉动总需求,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机制的“诀窍”,好像没有浪费就没有经济高速增长似的。另外,我们现在宣传要搞循环经济,但即使真能做到资源的节约,它的潜力可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有人把中国和发达国家作对比,认为只要达到发达国家利用资源的效率,我们就可以从资源困境中解脱。但是,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比中国高一倍,但中国不可能达到日本的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能源消耗中,交通上的消耗占1/4。日本主要依靠特大油轮进口石油,在国内则是依靠高速公路进行短途运输,效率当然高。而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能源运输成本极高。比如,重庆钢铁厂向澳大利亚买矿石原料,首先要把矿石从澳大利亚运到上海,然后换小船逆长江运到重庆,除非把钢铁厂搬到澳大利亚,否则如何节省成本?

  按照目前的情形,保证中国的资源需求必须大量进口,大量进口资源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市场。而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就容易受到国际霸权的要挟和世界各种风险的影响,这不应是中国崛起的首选战略。历史上,西方殖民国家与现在的美国、日本都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发展海军)来保障其能源供给线,一些小国则通过依附大国来满足它们的资源需求。很显然,今天中国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允许中国重复这种道路。但正如上面提到的,通过中国本身的突破来摆脱资源困境,在当前的条件下,也是异常困难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在21世纪初的现代化的艰巨性。仅仅依靠上述缓解资源短缺的战略中的某一种,可能很难从根本上使中国摆脱资源困境。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一种长期的、综合的国家发展战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杨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