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所看到的洋义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15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王辛娜

  《献身公益:我们是义工》见报以来,一些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做义工的哈尔滨人纷纷致电本报,为家乡出现越来越多的热爱公益事业的人而欣喜;还有一些从国外归来的哈尔滨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看到的国外义工。

  在澳大利亚,做义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曾在澳大利亚留学的顾扬说,他自己就有8年的义工经历。一次,他和澳大利亚同学去济南市孤儿院做义工,遇到了21岁的德国小伙儿马克。马克给顾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来中国前,马克在德国做康复师,薪水很高,但自从他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中国希望工程的报道后,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带着积攒了7年的生活费,来到中国山东的孤儿院做义工。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总有一些孩子蜜蜂似的围着他转,马克每天都会用不大流利的中文给孩子们讲故事。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被孩子们身上的汗味熏得反胃,也被他们吵得有点儿心烦。”顾扬实话实说,但马克总是抱着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帮他们洗澡。一次,有个小女孩在玩耍时忽然从一楼平台跌到满是泥沙的水泥地上,手和胳膊都磕破了,泥土和血掺杂在一起。晕血的马克二话没说,便将小女孩抱起来,用嘴一点一点地吸出她伤口里的泥沙。几分钟后,当小女孩的伤口被吸干净时,马克一下子晕倒在地。在一旁的中国义工匆忙将晕血的马克抬到医务室,大家都禁不住流下了敬佩的泪水。

  德国小伙放弃高薪

  为中国孤儿做义工

  在2001年震惊全球的“9·11”恐怖事件中,刘晓琳是成千上万名义工中的一员,她参加过抢救伤员、救火及善后工作。目前,在美国呆了6年的刘晓琳已累计做义工1000多个小时。

  回国探亲的刘晓琳对记者说:“初到美国,如果没遇到义工,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2000年,刘晓琳独自来到美国芝加哥。下飞机后,她在机场等了两个小时,也没看见有人来接她,一句英文都不会说的刘晓琳当时急哭了。

  “你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我是不是可以帮助你?”熟悉的“乡音”忽然在刘晓琳耳边响起,她惊奇地发现,一位漂亮的外国女子正关切地看着她。“中介帮我联系的那户寄宿人家没按约定到机场接我,我英语不好,被困在这里了。”刘晓琳急切地说。“请问,你有寄宿那户人家的地址和电话吗?”“对不起,我没有!”刘晓琳说。外国女青年随即翻出自己的电话卡,递给刘晓琳,说:“今天如果联系不上中介,你很可能要在机场过夜,给家里打个电话吧。”晚上10点多钟,刘晓琳的母亲终于和中介取得联系,刘晓琳被接出机场。

  刘晓琳一直记得,当她问外国姑娘的名字时,姑娘微笑着说:“就叫我义工吧。”后来,在美国芝加哥的飞机场,常常会有位中国女孩举着一块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多国语言写下的牌子:“请你在机场等着,我这就开车送你到你寄宿的人家!”这是刘晓琳在免费为初来乍到的

留学生们提供帮助。

  美国义工感动了她 受助者变成助人者

  在英国,据说最年长的义工是93岁高龄的安娜。她住在圣地亚哥,身体健康,唯一的嗜好是帮助他人。谈起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做义工,安娜的话让身在他乡的徐达开异常感动:“我已经老了,再不做些事就没机会了。”

  安娜是哈尔滨小伙子徐达开在伦敦的邻居,每天早上7点多钟,徐达开就会听到拐杖的“咚咚”声,这是安娜奶奶又去马路边做义工了。

  徐达开印象最深的是一个9月的早晨,下起了阵雨,徐达开劝患重感冒的安娜暂时不要去做义工,固执的安娜并没有听劝,她穿上带有灰色反光条的外衣,拎着尿袋一步一步、缓缓地朝自家附近的马路走去———那里是她10多年来一直没有缺席的地方。只要一看到有老人或孩子过马路,安娜便会不断晃动手中标有“stop”的牌子,“露西,你要慢点走,杰克别摔倒!”安娜不断呼唤着孩子们的名字,生怕他们出现什么闪失。安娜常说:“我不看着孩子们过马路,就始终不能放心。”寒风中,站在马路边上的安娜,手冻得又红又肿。

  英国93岁患病奶奶

  提着尿袋输导交通

  留学日本的邹长耐到大阪不久,便兴冲冲地来到离住所最近的一个“义工教室”学习日语。所谓“义工教室”,就是日本志愿者教外国人日语的固定场所。那里的义工基本上是由四五十岁的家庭主妇组成的。起初,邹长耐还曾拒绝过义工晴子的帮助,他觉得,这些女性高中毕业后就结婚,不会有什么扎实的知识。

  一个月后,晴子买来昂贵的语言学习书和磁带,送给了邹长耐,并一个字一个字地教邹长耐读写。因为沟通困难,晴子的嗓子都说哑了。半年后,邹长耐通过了日语考试,顺利进入大学读书。

  邹长耐对记者说:“我非常感谢晴子阿姨对我的关照。”

  日本阿姨教留学生

  极度耐心嗓子喊哑

  --稿件来自《新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