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对国企老总的激励同样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24 中国青年报

  周文

  8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眼下监督比激励更重要》(简称《监督》)一文。读过之后有几个疑问,想与大家商榷。

  疑问一:伊利总裁是不是首富?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说法,伊利总裁的首富之说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至今还没有分配方案的伊利,在股改时作出追加对价的1200万股股票;另一是5000万股对管理层的定向增发。记者假设满足行权条件,将股价测算出的收益记到总裁名下,于是,伊利总裁就这样被假设成了首富。

  事实上,就伊利的股改方案来看,要行权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不超过17%,二是主营业务增长不低于20%。这就意味着,如果伊利的盈利前景发生闪失,总裁的所谓巨额收益,就可能一分不值,甚至将是一个“负翁”。

  疑问二:中国国企老总的收入是不是高得不能再高?

  《监督》一文说:“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中国国企老总的收入已经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著名经济学家魏刚在2000年通过对我国791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特点:①人均货币收入低,平均为37502元;②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所占比重较小,“零报酬”现象占50%。近几年来,尽管国企老总的报酬有明显的改善,但还没到“高得不能再高的地步”。不少国有企业的发展远比那些合资、独资的同类公司好得多,但老总的报酬却是企业领袖中相对较低的,而且差距不小。

  疑问三:当下监管比激励更重要吗?

  《监督》一文表述了这样的观点:“目前中国国企管理的主要矛盾,其实不再是激励,而是监管。”实际上,监督和激励犹如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监管是监管,激励是激励。两者应该并行发展,双管齐下。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些激励失当的个例,就因噎废食地在整体上以监管为重。更关键的是,从属性上看,激励和监管都是一种制度,都应该呈现一种刚性的、持续的、建设性的发展。

  疑问四:社会应该给企业家怎样的生态环境?

  “严格而有效的监管,实际上将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如果不好好干,就可能失去目前丰厚的待遇,对这种前景的恐惧,将会使国企老总们被迫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笔者非常理解作者对于国企发展的一片苦心,但使用“恐惧”和“被迫”这两个关键词,并不妥。一个健康、和谐的经济社会,应该让任何人都能在工作中保持一分快乐和愉悦。一个被迫尽职尽责的企业家,他如何能承担得起带领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的使命?社会应该为企业家创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生态环境,使其个人目标和企业愿景融为一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