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谈中国发展(热点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重视科学研究

  “真没想到北京已经如此现代化!”北京的巨大变化和现代化程度让第二次来京的路易斯J·伊格纳罗连呼意外。谈到此次来京的感受时,他笑着说:“和我5年前来京相比,北京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楼也盖得很美。如果没有亲自到这里,将根本无法体会到北京和中国的伟大成就。”

  “中国人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胡伯尔在出席“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时还说,中国从政府到科研机构再到学者个人,都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原创性研究投以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一年一度举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就是最好的体现。

  1972年,胡伯尔在德国创建蛋白质结晶学研究室。他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中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使他于1998年摘取了诺贝尔奖。近年来,胡伯尔的实验室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定期交流科研信息和心得。“中国的年轻学者除了一贯有的勤奋好学外,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研究机构中,有些人甚至成为前沿学科的领军人物。”他说:“德中两国的学术交流已经有利于两国发展。”

  “中国频繁地举办各种科技论坛,说明正在努力将科学和教育推向大众。”过去20年间曾经来华15次之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说。199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费里德·穆拉德动情地说,“我和中国的很多机构有合作关系,在上海就有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中药研究所。”

  中国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

  当被问及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时,伊格纳罗坦言:“如果只是想着为了获奖而进行研究是永远不会获奖的。”

  在胡伯尔看来,诺贝尔奖必定属于那些热情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

  “当我意识到我的研究成果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就对这项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大的动力。”胡伯尔说。

  “地球上万物都是有限的,只有研究出新的科学和技术,才能让人类生存和繁衍下去。”他说:“年轻的一代将担负起这个责任,因此每个国家和政府都有义务去发展教育,鼓励更多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创立百年来,各领域的奖项均颁发给了那些可以影响人类未来的科研成果。有人将诺贝尔奖比喻成科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只有极少数幸运者可以登顶。

  胡伯尔说,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很好”。中国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有竞争力的人才,相信他们中间会出现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经济发展符合规律

  “中国实在是个奇迹!从一个不起眼的选手成长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经济实体,并且与其他国家实现互惠合作。”年过七旬的蒙代尔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结”。从1991年首次应邀来华讲学,他便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商业银行改造、资本市场建设和国有企业转制等经济改革。说起中国经济的发展,他是很有发言权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经济学界争议的焦点。蒙代尔说,在别人纷纷呼吁人民币升值时,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自己的汇率政策,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事实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自主选择。

  “中国所选择的独特发展模式值得任何一位经济学家研究。”他说,“中国在21世纪将成为一个领导者。”

王明峰 周鲁 施健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