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宝岛风情 世纪光影(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宝岛风情 世纪光影(特别报道)
图为一个小姑娘正在拍摄参展的摄影作品。透视台湾八十年

  参加此次展览的既有声名显赫的摄影大师郎静山的作品,也有庄灵等个人风格鲜明的摄影名家的作品,还有年轻一代台湾摄影家运用多种新观念创作的作品,作品跨度80年。20位台湾有代表性的摄影家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是台湾摄影家们以集体的面目在大陆的一次亮相。

  记者环顾展厅,参展的摄影作品内容丰富、角度多样。有中国传统画意,也有平常居民生活纪实;有艺术家的自然写真,也有离岛少数民族的生存样态;有台湾瑰丽雄奇的自然景观,也有从独特角度撷取的社会风景;它们有些是客观的忠实纪录,有些则是从主观意念出发对于影像艺术的自我构建和传达。

  展览入口处,郎静山的大型横幅作品《湖山览胜》特别醒目。作者将中国绘画的理念融入摄影,湖山风景浓淡相宜,突出体现了被西方尊为“郎派”风格的作品“唯美”、“唯善”的特点。更为难得的是,作品上的题词是郎静山在105岁高龄时亲手题写的,足见作者对这幅作品的珍爱。

  本次摄影展的策划总监、台湾著名摄影家庄灵介绍说,从形式上看,此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从“传统画意”、“客观纪实”、“主观意象”到“抽象表现”、“观念装置”等当代美术思潮的各个领域,“是两岸隔离半个世纪以来台湾摄影艺术发展历史的缩影”。

  我以摄影鉴我心

  一尊佛像倒塌在路旁、高速公路旁边出现一只高大的恐龙……台湾年轻新锐的摄影家代表姚瑞中,以田野摄影纪录的方式,拍下许多真实、却让人感到光怪陆离的场面。他告诉记者,他拍摄台湾各地的废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在这一张张黑白影像中,我看见的不是破败而刻意被人遗忘的过去,而是一个凄美颓废日子的追忆,除了有一种莫名伤感与亲切感之外,同时告别那段张狂流放的年轻岁月。”

  因为真实和自然,台湾摄影家庄灵的摄影作品总是散发着人文的温暖。“对台湾当代艺坛人物所作的自然真实记录,或是对不同地域的景物,从外在形色与文化内涵两个面向,同时去做微观观察或直感感知的创作性拍摄,便形成了我在未来可能会有的改变之前,属于个人影像创作两种比较明显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庄灵这样总结自己与摄影结缘50年的历程。

  台湾摄影家黄永松以多元角色行走台湾艺坛,唯一不变的是:相机始终不离手。每天背着相机、每天一张照片,是他的坚持。“有时深夜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今天没有拍照,就算再累,还是拿起相机对着天花板按一下快门。”黄永松告诉记者,“美,无处不在,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摄影作为一种和生活衔接良好的媒材,是非常有潜力和亲和力的纪录工具。”

  十年后的重逢

  海峡两岸的摄影文化交流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6年,在林添福、钟永和的积极运作下,实现了大陆摄影家团体的对台访问。访问的有大陆知名摄影家朱宪民、刘雷、王文澜、贺延光等数十人,同时台湾的摄影家也开始频繁访问大陆并进行创作。

  “台湾的摄影艺术在大陆的集中展示机会较少,这次展览是一次难得反映台湾老中青几代摄影家创作成果的机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长刘雷说,这次展览让他想到了10年前也是在美术馆举行的《生活台湾》摄影展,当时的内容主要以介绍台湾的风景和人文风俗为主,那是大陆民众第一次通过摄影看到了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

  “如果说《生活台湾》是两岸交流的初始,那么这次展览则是深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两岸摄影一个新的里程碑。”刘雷说。

  面对10年后两岸摄影展的重逢,两岸摄影家都表示了对未来摄影交流的殷殷期待之情。“希望让‘再见’变成‘常见’,让两岸的同道共同见证彼此的进步。”

本报记者 徐蕾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