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淮情涌助学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5:2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我省今年有20多万考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据统计,近年的大学新生中有20%%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之手——

  今年夏天,家住肥东县陈集乡的女孩曹贵枝与弟弟几乎同时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同时也产生了让谁去上学的难题。已经负债累累的父亲在无奈中决定:让姐姐放弃上学去

打工,弟弟去读书。9月初,来自希望工程的捐助终于使曹贵枝也得以圆了大学梦,她与家人商量,入学后就申请助学贷款,一定要把大学读完。

  像曹贵枝这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命运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贫困大学新生能顺利上学吗?已入校的贫困学生能否保障学习、生活所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等部门,以及省城的各大高校,亲身感受到江淮大地上声势浩大的助学热潮。

  多方联动,构筑保障新机制

  每个贫困大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困难的家庭,他们的就学问题,事关无数家庭的根本利益。省委、省政府多次指示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省委书记郭金龙专门针对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类资助制度,让所有求学有困难的大学生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次次的协调会,一次次的紧急磋商,各级政府、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自从2004年6月以来,我省省属院校两个学年已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5.1亿元/4.4万人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9亿元/5.6万人次,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均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目前,获得贷款学生数已占在校学生数的8.93%%,国家助学贷款充分发挥了助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地为每一位求学有困难的大学生筑起了一道温暖的保障线。2005年我省获得财政部专项奖励并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

  省有关部门还开展了多种专项奖励资助工作,如“安徽省兴皖育才高等教育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奖学金”等,2005年共发放资助资金3855.89万元,资助学生24217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有效缓解了高校贫困生的困难程度。

  今年起,专门为贫困家庭新生入学开设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向入学前延伸。特困家庭新生赴校报到的路费如确有困难,可以得到当地教育、民政部门、工会组织或省市示范中学的资助。从“家门”到“校门”由当地政府负责,进校后由学校负责,贫困家庭新生得到了全程的关爱,沐浴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八面援手,江淮情涌助学潮

  社会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爱心助学行动,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不少人悄悄留下钱就走了,有的人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却不留姓名。这个夏天,八方爱心涌向贫困学子,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得到了社会的援助。团省委、工会、民政、妇联等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奉献爱心,成为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延伸。

  省总工会从1998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的“育才关怀行动”。8年来,全省工会共筹集资金2500多万元,帮助了2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顺利跨入高校。今年已是第九届“育才关怀行动”了,至8月20日,全省工会系统已筹款434万元,共资助2436名大学新生。今年,省总工会要求各地把考上大学的困难农民工子女也纳入“育才关怀行动”的范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7月至8月间,“安徽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活动已募集捐款860万元,救助了3400名特困大学新生。参与募集助学资金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描述出他们的两种感动:被贫寒学子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被捐款人的金子般的善良品质所感动。一位工作人员说:“活动开始时,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来捐款,看着捐款者在烈日下汗流浃背的身影,我们感受到社会公众所蕴藏的博大的爱心,也更加感到公益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多元资助,托举学子求学梦

  按照“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的助学方针,我省各高校逐步建立起以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助(勤工助学)、补(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为主体,争取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在‘扶贫’的同时一定还要‘扶志’,我们对学生强调,要通过劳动的方式来获得助学资金,让他们尽早介入社会竞争,熟悉按劳取酬的规则。”安徽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毛德权说。2006年,安徽大学预计投入助学资金1890万元,为助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校获得助学贷款学生的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13%%以上,使每个贫困家庭学生都可以受益于资助体系,能够安心读书。

  在安徽农业大学的办公楼,记者屡屡见到在校内值班的学生。该校鼓励学生通过“助管、助教、助工”获得相应报酬,校内共设立勤工助学岗位2200多个,用于勤工助学的资金达220多万元;又在校外为学生联系到6500个岗位,通过校外勤工助学创造效益310多万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日常生活等问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正日益发挥着保障作用,社会的关爱似强劲的东风,托起贫困家庭学子飞举的翅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