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版权贸易逆差的尴尬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6:00 光明网
徐冰(北京记者)

  造成版权贸易逆差的情况,是因为我国出版业就根本来说尚不是纯粹市场化的商业行业,而且与我国极端缺乏版权贸易的专业人才和机构有关。

  8月30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作为一个关注此博览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该博览会在规模上的稳步扩大应该抱以敬意。规模以及影响的增长却也更加明显地凸现了一个固有的问题——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存在明显的巨额逆差。

  版权贸易,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一个重头戏。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提供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历届情况统计表》显示,虽然博览会达成的版权贸易合同和意向每年都在迅速增长,但是贸易逆差的现实一直没有改变。例如,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签署的买进合同是835项,卖出则是553项。

  这还仅是就博览会的版权贸易而言,如果考虑到全国的情况,那个数字完全可谓让人震撼。我国每年进口的出版物、报纸、图书、期刊的用汇额已经超过1.5亿美元,进口种类也有1400多万种。而同期出口的数量只有800多万种,收汇只有2000万美元左右,中国图书出版物的进出口存在着明显的逆差。(据《人民日报》8月29日报道《中国图书出版进出口呈明显逆差》)

  对于这种逆差持续扩大,有关部门不是没有意识到。但要想缩小逆差或者改变现状,却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

  造成这样的情况,在技术层面,与我国极端缺乏版权贸易的专业人才和机构有关。版权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图书的选题策划,更主要的,实际它涵盖了图书出版的各个方面,它已经完全超出了图书本身的文化范畴,而进入了一个完整的市场链条。对此我们却很无奈地看到,在版权、版税,市场预测、宣传推广等几乎各个环节,我国都极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对版权贸易,我们大都仍然停留在小农经济式的一家一户的零售阶段。

  即便有的出版机构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我国出版业就根本来说尚不是纯粹市场化的商业行业。近年来,着眼于市场化的出版集团建立了不少,“改制”也已成为出版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实际的情况恐怕是,出版机构还没有完全摆脱所谓“事业单位”的思维定式,除了少数出版社,大多仍然具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市场的概念虽然应该说是深入人心了,可在行动上发展还不够。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机制、思维意识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足够多特别突出的成果。尽管在个别案例上,我国对外版权贸易取得了成功,但总体的低水准却决定了我们难以批量地对外输出。而且,我国目前也仍然处于向外学习的阶段,客观上也导致版权贸易入必定大于出。

  自然,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年复一年的版权巨额逆差熟视无睹,但在当前的条件下,我们却也只能正视这样的现实。好在,出版行业不仅看到了问题,而且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改变现状的希望,仍然存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