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归创业:从小作坊到大公司 国际化才有机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9:13 中国新闻网

  

海归创业:从小作坊到大公司国际化才有机会(图)

  坐落于高新区的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外景。

  

海归创业:从小作坊到大公司国际化才有机会(图)

  张玮近影

  尽管国内诸多的机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创业的道路未必是一帆风顺。那些业绩优秀的公司背后往往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成都颠峰软件有限公司就是这些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的海归企业中的佼佼者之一。

  张玮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随着事业的逐步发展而愈加清晰。这位曾移民加拿大的重庆汉子,希望通过努力,让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IT企业。

  2001年技术移民到加拿大后,不过一年张玮就回来了。“太闲了,在那边几乎没做多少事情,我可不想一辈子无所事事地在国外闲散到老,所以2002年我就回成都创办公司。”

  从2002年创办公司时几乎不懂软件外包,发展到目前成为成都地区甚至西南地区软件外包行业的领袖,张玮和他的颠峰软件的业绩经历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有太多次公司差点死掉,还好我们熬过来了,事业渐渐做大了。”张玮这样描述公司的发展过程。

  起步:从小作坊到大公司

  2002年4月公司刚刚创立时,张玮并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家里的客厅、卧室成了他们的办公室。“其实那时候也没想要把公司做多大,只是说几个人先完成一些项目,总不能在成都也闲着吧。”随着公司人员增多,家里活动不开了,公司搬到红瓦寺学府花园,公司总算有了一个真正的窝了。

  但公司运作还相当艰难,没有名气,没有规模,公司难以找到大的项目做。“手头的项目完成后回加拿大算了。”起步阶段的张玮有时也想到放弃,当时还是很希望到国外继续生活。有一次开完会,几个人到露台上,憧憬未来。“两三年后,希望不要像现在这样到处去找项目做,到时候人家一说到软件外包,就自然会找到我们,至少在成都也要成为行业龙头。”

  2004年底,张玮的公司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200多人,公司搬迁到高新区孵化园。到当年年底的时候公司已经在北美地区发展了美国五个城市、加拿大三个城市的代表处或者合作伙伴,市场渠道的布局基本形成。当年12月,颠峰软件通过科技部“欧美出口试点企业(COSEP)”认证。

  蜕变:引进新型管理体系

  业务发展、人员增多让张玮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困难。最初的小作坊时代,很多事情张玮都是亲自参与,包括发展业务,做技术研发、售后服务等等。

  “那个时候自己完全应付得过来,毕竟规模小,业务量也不是很大。但到2004年的时候,我觉得这种方式再也无法保证公司有效运行了。自己每件事情都去操心,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晕头转向,也做不好,公司总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到2004年末的时候,虽然还有一些员工不理解不支持,张玮还是坚决引入了SMS(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新的管理体系并未立即见效,“要接纳这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不容易,我自己觉得转化的过程是一种蜕变的煎熬,出了问题的时候往往成为一部分人攻击这种方式的借口。但我知道,转化是迟早都要经历的,晚痛不如早痛,越早适应我们生存的机会就更大。2005年年末的时候,SMS开始见效,逐渐成为了企业内在的一部分,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算是把自己解放出来了,不必去操心具体繁琐的事务,主要负责公司的发展方向,外部资源、融资等问题。现在很多事情我想插手都难了,公司员工各司其职,运行很有条理。”

  “我想这也是我出国的一点收获吧,就是克服了一种恐惧感,敢于同国际公司打交道,自己的视野也放得比较广,基本是以一种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行业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也是软件外包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软件外包客户更多的是在美国、欧洲等地,你必须走出去才能获得发展机会。”(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李龙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