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庞加莱的困惑”,不能取代丘成桐的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9:15 南方新闻网

  虚拟@现实之王晓渔专栏

  33岁获得菲尔兹奖的丘成桐先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在年过半百之际,会以批评教育制度在公众之中“暴得大名”。继7月份指出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存在“空饷”问题引起轩然大波后,最近他再次成为焦点人物。先是著名的《纽约客》杂志发表长篇文章讲述围绕庞加莱猜想产生的争论,一方是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另一方便是丘成桐,在那篇漫画式

的文章里,丘成桐被描绘成一个争夺证明猜想优先权的学者。随后是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院士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庞加莱的困惑》,质疑丘成桐放大了中国数学家在证明猜想中的作用。这两件事情使得媒体把焦点从北京大学海外人才引进问题转移到中国学者和“庞加莱猜想”的关系上,从丘成桐的困惑转移到“庞加莱的困惑”。

  值得指出的是,《纽约客》的文章发表之后,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多位数学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记者“歪曲”甚至“杜撰”了他们的言论,其中一位数学家还表示丘成桐在学术、支持中国年轻数学家以及改变中国学术界的腐朽现状上所做的努力都值得尊敬(2006年8月29日《东方早报》)。丁伟岳先生在9月1日开设博客当天就发表了针对丘成桐的文章,在第二天又贴上了“答网友”,承认自己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曹怀东和朱熹平证明猜想的论文,同时表示开这个博客当然不是“为了攻击一下丘”。可是,让我不解的是,网上流传一份“丁伟岳等炮轰丘成桐讲话实录”,透露2005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召开过一个座谈会,从发言内容来看那个会议基本是一次“声讨丘成桐大会”。我不太清楚这份实录是否确有此事,如果没有,还请丁伟岳先生澄清。

  我对数学和数学界所知甚少,所以不敢轻易在这场争论中站队,只想以外行人的角度提出一些疑问。在我看来,丘成桐先生在批评北京大学海外人才存在“空饷”问题的时候,只是提出观点,缺失了论证过程。他表示:“《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引进的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如果他能够进一步列举出具体名单,会更让公众信服,有关部门在回应的时候也不可能“顾左右而言他”。而丁伟岳先生表示自己根据事实提出批评,可是他尚未仔细阅读相关论文就仓促发言,也会让公众有所怀疑。曹怀东和朱熹平的论文题目是《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两位中国数学家似乎没有抹煞佩雷尔曼功劳的意思。就在媒体热炒中国数学家证明猜想的时候,朱熹平本人还表示:“其实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在做这个事情,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这个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同行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我只是比较幸运,由我和曹怀东完成了临门一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还不能说成功,我们的证明还需要历史的承认,需要经过很多人的检验、推敲。(2006年6月8日《南方周末》)”

  在刚刚过去的富士康和《第一财经日报》从“天价诉讼”到“闪电和解”的过程中,公众眼球全部集中在“3000万”和“新闻自由”上,同样值得关注的工人生存状况和法院处理程序都被略过,富士康成功策划了“围魏救赵”的公关方案。所以在围绕丘成桐先生的争论中,不能略过任何一个问题: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是否存在问题?北京大学数学系是否已经形成不仅垄断科研基金、项目和评奖,甚至掌控院士评选的“利益团体”?丘成桐先生是否放大了中国数学家在证明猜想中的作用?“庞加莱的困惑”,不能取代丘成桐的困惑,反之亦然。当然,澄清这些仅靠来自当事人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我更期待独立的来自第三方的深度调查。

  (作者供职于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