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监控贫困生”的傲慢与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9:59 浙江在线

  日前,上海东华大学作出规定,享受学校各类资助的贫困生如被发现在贫困资格问题上弄虚作假,或有吃穿超度、抽烟、酗酒、请客会友、铺张浪费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学校将全额追回已发放的资助金。为此,该校通过多种渠道对贫困生的日常消费状况予以监控。(9月6日《东方早报》)

  监控并限制日常消费,本是法律上对付那些欠账不还的“老赖”或“疑似老赖”时

无奈却比较有效的招术,但将其移植过来对付贫困生,有“谬以千里”之感。即便从管理者逻辑上看,这样的措施可能是有效的,然而,该做法未能照顾到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实际,难以契合大学应有的气度,是傲慢、偏见与粗暴兼具的短视之举。

  如果能够证实有人在贫困资格上弄虚作假,则取消对其的资助,甚至追回已经发放的资助金都是可以的。弄虚作假的行为本就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如果一名学生确实家庭困难,确实够得上享受资助金的条件,那么,这就意味着其就不能吃穿讲究一些、请请客会会友、使用电脑和手机了吗?显然不是。倘若认为贫困生既然接受了学校或他人的资助,生活就要俭而又俭,就时刻不能脱离最低水平的消费,这是对贫困者权利的偏见,是傲慢的施舍者心态自觉不自觉地流露。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理解和习惯,无论买什么都是个人权利,无可指摘。同理,贫困生也有追求一定生活品质的权利。而且,由于经济压力的如影随形,贫困生的心理普遍比其他人要复杂,此时,贫困生偶尔请请客以保持和同学朋友的联络或以此维护自尊,偶尔穿件漂亮的服装展现风貌或寻找自信,即便是虚荣但也无可厚非。

  退一步说,即便一个贫困生确实罔顾自身经济条件、偏爱“高消费”,作为校方,此时最应该做的也应该是扶持其心志,让其不慕虚荣,脚踏实地。动辄就以“全额追回资助金”做威胁、惩罚手段,态度显然是过于严厉了,方法也过于粗暴了,不仅“育人”者应有的宽容已然丢失,甚至还透出一种冷酷霸道的歧视意味。

  尤其值得讨论的是: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予以多方监控,会不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普通家庭或个人(法律规定应该公开的情形除外)的财产状况,应该被视为一种隐私,而贫困尤是。当然,每个人的人生哲学不同,有人将贫困生活视做一种卧薪尝胆式的人生历练,并不羞于谈起自己的困窘———这是一种值得首肯的豁达态度,但另外一些人将贫困视为莫大的隐私甚至耻辱,不愿意让他人知道,也同样是个人权利。因此,个人消费状况关乎隐私权,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接受了资助的贫困生如果挥霍浪费,的确很伤资助者的感情,然而要知道,挥霍浪费者必将受到周围人的道德谴责。就矫正贫困生浪费行为而言,道德氛围的力量将比生硬的制度措施更有效和持久。作为大学,应该通过教育等方式,努力培养这种氛围,而不应该迷恋类似“监控消费”这种冷冰冰的措施。


作者: 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