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人民满意的教育”路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2:00 光明网
倪洋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

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06年8月3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总书记一句“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说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了,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和一致好评。但是,“发展靠教育”喊了那么多年,“教育问题”依然是困扰政府和群众的最大问题之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不是今天才提的,但是“教育”一直让人民群众满意不起来。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人民才满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上学不再是梦想。就是说,人人都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受经济基础和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校门外徘徊或者中途辍学。尽管通过社会爱心捐助,使得一些贫困学生重返了校园,但是单纯依靠救助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上学难”的根本问题的。“上学”在很多孩子那里还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教育的收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二是个个学到真本领。就是说,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一些学校也开设了所谓的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但是流于形式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比较多。“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使得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践也已经一次次的证明,中国的学生考试一流,但是实践和适应能力太差。这真不知是不是中国教育的不幸。

  三是安全不再成问题。就是说,学生的人身及心理安全不再让家长和社会揪心。经常爆出某某老师猥亵了多少名学生,某某学校的学生出现了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某某学生在校园内被机动车给撞了,等等等等。按理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生的一切就应该由学校负责,但是由于学校只看重了“分数”,而忽视了教师队伍的管理,忽视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尽管也有各种规章制度,但是落实在墙上的多,而真正抓起来的少。

  四是教育不再产业化。就是说,要将教育纳入政府公共事业的一部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说过,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发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钱”。但是,就是张副部长在任的时候也没有摆脱“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乱收费、高收费,盲目扩大教学规模,大搞“校中校”、“重点班”等;政府为了甩包袱,少投入或者不投入甚至搞摊派、搞挤占教育经费等;家长为了支付高额的费用,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不得不砸锅卖铁地在与贫穷抗争。

  五是毕业不再愁就业。就是说,要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让学有所成的学子们不再流浪街头。在中国有这样的一种怪现象,开学热闹,家长送读、租房陪读;毕业冷清,学生因找不到好的工作而徘徊,家长因孩子就不了业而悔恨:早知如此,还不如让他去做生意呢?高校频频扩招,一些不够资质的高校频频获批,大批的毕业生涌向几经饱和的“就业市场”,爆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又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如果“教育”不能“让人民满意”,恐怕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速度,更不用说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了。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