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990年那些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4:55 青年时讯

  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在学校溜达,看到一则启事,原来是学校广播站招播音员,其实从来没有干过这个,中学时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一般都是一两个老师带着一两个学习比较好、长的又好看的女生,而且一定是垄断了学校各种节日庆祝、体育运动会的主持工作,说主持,也就是操着稚嫩而又略欠标准的普通话,大声朗读一些词藻华丽的文章。而我居然敢以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的身份就去应聘了。

  好在我对朗读一直很有兴趣,记得在中学的时候,老师一让学生朗读课文,我就举手,我要是老师我都烦,怎么这孩子这么爱表现自己。但是,老师没有烦我,反倒经常鼓励我、夸奖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的细胞还就这么被培养起来了。扯远了,接着说,我记得去广播站招聘那天,一看,都是有备而来,有的一看就是当年中学校园里的“播霸”。长得好看的,声音甜美的,比比皆是,还以为是中央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呢?我当时朗诵了一篇散文《两条道路》,是一个德国作家写的,通过一个少年的梦,阐释了人生的选择,是我的姐姐抄录在她的笔记本上的,因为我很喜欢,就背了下来,我到现在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只是所记不全了,在网上寻找过,可是找不到这样美的一篇文章,因为忘记了作者是谁。朗诵完之后,我看到有备而来的“专业选手”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对面的这位“业余选手”,我暗自盘算:嗯,可能有戏。傻人有傻福,我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招进广播站。

  我们那一级,只有两个,一男一女,男的就是我,女的是政教系的一个女孩,很清秀,名字很美,叫宋兰卿。十年后在北京见到宋,她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榕树下网站的文学编辑。负责广播站的老师也很年轻,叫张艳玲,瘦瘦的,说话很柔声,让人如沐春风,没有压力。当时我主持每周一的节目,好像叫《大学生时代》,头一天从《大学生》《读者》上摘取一些文章,再从学校的同学作品中征集一些,记得当时用的最多的就是物理系赵云松同学的诗集,因为他的诗比中文系的写得都好,还被当时极为风靡的《星星诗刊》刊登过,那时流行朦胧诗,类似于“我一生下来就死了”这样的诗句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周一早晨一大早爬起来,打开广播站的门,打开各种开关,放开始曲,八点整,对着话筒开念,念得激情澎湃。这是初期,后来慢慢养成睡懒觉的毛病,尤其是冬天,早起跟杀人似的,有一次一觉醒来,已经八点,吓出一身冷汗,脸都没洗就往广播站跑,在路上居然听到开始曲,等我推开广播室的门,才看到宋兰卿坐在那里正认真地播呢。十年后说起这段事,兰卿说:“当时都马上八点了,我还没听到开始曲,估计是你误班了,就替你播了”,跟她的聊天让我把很多十年前模糊的记忆重新清晰起来。广播站的一段日子,值得回忆的太多,而且跟我今天的人生之路有着冥冥之中的联系,不思量,自难忘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