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的广告繁荣昭示了什么?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5:00 南方周末 |
□何三畏 几年前,公立学校的广告还没有现在这样繁荣。现在,它从传单、路牌,到报纸的“新闻”,一年四季不衰。而从春季半学年度末,到秋季开学,面临着新生入学和有可能的转学的机会,也成为教育广告的高峰。各地连接省城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两旁,耸立着一个又一个公立学校的大幅彩色广告。它们有的被擎在高高的立柱上,有的来不及讲究,就裸身站 在山坡上。给人的感觉是,在数量上,学校的教育广告一时之间竟然超过了财大气粗的电讯广告。前面说的大致叫“硬广告”,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软广告”,即报纸电视的“教育专版”或“教育专题新闻”。学校的教育新闻甚至养活了媒体的一个部门,有些媒体专门为学校的广告需要成立了“教育新闻部”,定期不定期有“教育专版”或“教育专题新闻”。这是非常厉害的,它的杀伤力在于,以新闻的面貌出现,诱导你把它当真实的信息看,但它的原则是,谁给钱,就给谁出“新闻”,出钱的多少由版面的大小准确地量化。对于“硬广告”,你可以视而不见,可是对于假新闻的名义出现的教育信息,你可怎么办! 必须说明的是,在铺天盖地的学校广告中,少有私立学校的影子。这旁证了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民办学校昙花一现的历史基本结束。它们经过一番“民助公办”的“整合”,“合营”成以“公办”为名的另一类产权不明的学校了。另外,城市的民工子弟校,一是处于非法的生存状态,欲立未立,不能称为私立学校;二是勉强挣扎,没有财力打广告;三是生源“饱满”,没有必要打广告。 于是,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公立学校”的广告。 公立学校的广告如此繁荣,标志着什么样的教育生态? 这些打广告的“公立学校”是应该加引号的。上文说它们“产权不明”,实际上是明白的——大致说来,谁在掏钱打广告,那些学校的实际产权,就是他的。某种情况下,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用财政款为地方教育打形象的广告。公立学校是国家财政拨款,什么时候国家给公立学校拨过广告款? 新一代教育资本家“撬动了教育产业”,但是,它的基础却是几十年来,教育投入不公,人为造成差距悬殊的“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奇怪格局。国家投入的重点资源被“转租”。要知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以至它们的老师的经济收入和精神面貌都形成强烈对照,更不要说学生的学习条件。但说这是历史遗存还不对,因为目前还在继续以办“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和“窗口学校”的名义,强化这种悬殊。根据教育法,绝对找不出哪家的子女应该上“重点学校”和“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哪家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的条文。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想出了无数具有智力含量的措施,来制止家长为孩子择校,例如“新迁入的户口”不算数,“抓阄”等名堂也玩过了。但谁都知道,这些措施都只是针对某一个层面的孩子的。这除了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没有别的意义。 繁荣的教育广告说明公立教育背后巨大的利益共生带。这是一种尚未被定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必须迅速铲平初低等教育学校的差距,国家财政对学校的投入一律平等,除了少数真正的研究意义的实验学校以外,“重点学校”只能让民间去办。当政府为教育提供的硬件实现了公正,当公立教育真正成为真正的“公共产品”,才能终结让亿万家庭疲惫不堪的“择校”历史,减少“教育寻租”。到那时,公立学校就是一块固定的牌子,它只能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公共财政没有任何理由为它的招生揽财再投一分广告费。 (P117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