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要把孩子弄成“干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5:00 南方周末

  □陈远程

  读初中的孩子自嘲说:“我们是祖国的干花,新世纪的未来……”见我愕然,孩子解释道:同学们早这么说了,学习总这么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我们哪是学生,只是学校和老师的实验品,老师是“干艺大师”,我们是干花。

  干花!我们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园丁,什么时候被学生调侃成制作干花的干艺大师?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要为学生减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成果难道是生产高素质的干花?近日,教育部门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就近免试入学,严控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排名,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不知这些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又能执行多少?

  不久前,曾在《人之初》读到一篇题为《同一屋檐下,中美孩子的PK》的文章。文中的雪子是在美国出生并接受教育的13岁华裔女孩,与国内同龄的孩子比较,雪子明显表现出聪明活泼,自主意识高,创新思维好,但即将上高中的雪子的数学水平只相当于“中国的小学程度”。“轻松愉快的学校学习,使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尽管美国中小学教育一贯如此,也没有妨碍到美国作为一个科学大国的发展水平。

  然而,我们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学习不断加码、难度不断升级、时间无限延长。一些家长和老师,都恨不得孩子能在小学到中学期间,把一生要读的书都读光,把一辈子要学的本事都学完。琴棋书画拳,诗词歌赋文,数理化外语的培训班连轴转,全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精力。

  这类现象并不说明中国人就特别爱读书,国人的阅读兴趣实际上低得可怜;孩子读得狂,大人玩得疯才是真的。中国社会这种畸型教育心态的蔓延,究竟是为什么,始作俑者是谁?

  事实上,文化与教育的社会观念一发生偏差,最大和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孩子。不少的家长,虚荣心作怪,便把自己早年破碎的梦都糅进了对孩子的期待中,教育投资成为家庭最大的经济开支也在所不惜。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天分和可能,不遗余力地带孩子赶兴趣班,大把花钱,为孩子买来额外的压力和苦闷。如果说老师们是干花大师,那么,有些家长必定就是热心的顾客。

  现在,正是秋季新生入学的高峰期,这一时段,最是一些新生家长们最烦恼的时间。为了让孩子读上好一点的学校,有的人寻门路找关系不知熬白了几根头发。为什么要进一所好学校读书就这么难,原因却是我们对好学校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简单。因为好的学校就有好的升学率,所以,好学校就等于好教育就等于好升学率!结论:我的孩子一定要进好学校。

  诚然,不少好学校是有稳定的升学率,也有好的素质教育成果,但其中也有一些只是干花名厂。这样功利教育观驱使下的孩子,极有可能出现在小学、中学拼命苦读,而到了大学,目标没了,便成了颓唐泄气的人。

  有的老师和家长,因为对教育社会功能理解的偏差,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发育权和成长权,把人生几乎所有年龄阶段所能承受或常人难以承受的重压,都压到孩子们瘦弱的肩膀上。学校的门槛越来越高,试题越来越难,孩子就越来越苦。有的学校,升学率上去了,教书和育人却没同步跨上去,结果也只是富了学校,苦了孩子。

  我们每个家庭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变成干花,祖国也需要高品质的鲜花,更不需要干花。

  (P117822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