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孩子,假若你是一只会说普通话的鹦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7:59 国际在线

  作者:陈阳

  由于工作需要,海南的一位农民工将妻儿从万宁市北坡村迁到三亚安游地区他工作的地方来。他的儿子阿浩原来在万宁市北坡小学的农村读书,搬到安游后,他打算将孩子放到附近的安游小学读书。没想到,学校却以阿浩不会普通话,交流困难为由,勒令其退学。(9月7日南国都市报)

  这样的退学“驱逐令”让人震惊,这样的学生考核取录标准更是让人瞠目。初阅新闻,笔者的脑海中飘闪过一道翠绿的影子,那是一只可爱而调皮的鹦鹉,它姿体轻盈,它动作舒展,最最难得的是,它会嘤嘤学舌,它的普通话发音有相当的水准,甚至可以将一些亲呢的词汇叫得你浑身腻歪,无疑,它是绝顶聪明、绝顶可爱的。遗憾的是,那只狭小的鸟笼决定了它的命运,同时也提醒着多愁善感的我:不论它多么讨人喜欢,不论它的普通话发音多么高标格,它注定只是一只小小鸟,它永远不可能凭借语言的天赋坐上某个普通话的课堂。

  我不知道在人世间有没有这么一个让人遗憾和沮丧的鸟笼,有没有那么一些特立独行的孤单的身影。或者,他们的存在,就像一只会说普通话的鹦鹉之于啾啾鸟群的意义,比如,一个暂时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之于他的那些发音准确的同龄人、之于他的那些口齿伶俐的或老或少的同胞们,我真的不知道,那只生硬的、冷漠的、狭小的鸟笼会否在本应可爱的、有尊严的人世间锁定些什么。

  倘若它锁定的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呢?普通话成为了它的栅栏,它面对一个渴求着的学龄孩子就像对待一只多嘴的鹦鹉,它以自好自恶的名义将之关闭或驱逐,它……它有这样的权利吗?

  可怜的孩子,因为他降生和成长在偏僻乡村,因为命运的注定,他只能自幼操持着方言,从呀呀学语到好奇地瞭望这个世界,那是他与同胞、与这个可爱世界惟一的对话手段。他永远不可能预知“普通话”的世俗价值,因为在二者之间,有民俗文化习惯的软栅栏横亘,有环境和地域的硬栅栏横亘,还有教育条件的阈限,它们像几座大山般,阻隔着阿浩的童年和未来。这不是他的错,他无力改变这些,所以他和他的父母才会将希望与信任寄注于学校之上。毕竟,他不愿做一只鸟笼里的鹦鹉啊!

  可现实,却分明是一个鸟笼式的拒绝,甚至无视着法律和人类起码的权利尊严。无论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义务教育法》的权益原则,亦或公平公正的社会道德认知,我们都无法容忍一个可以给语言装上鸟笼的虚伪的、自私自利的理由: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异禀的自语自悟才能,我们还需要那些以方块字读写为教育中心之一的小学干什么?如果承担着国家教育职责和义务的学校,拒绝给因“生而不幸”的孩子“补裸”、启蒙,它还有存在并高尚着的理由吗?

  真的为小阿浩的明天担忧,假若迎接他的是又一个鸟笼式的拒绝,假若他永远无法从被歧视、被隔绝、被冷落的现实中清醒过来,他的未来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会不会像那只孤独的鹦鹉?会不会只能在学舌扮腔的它或它们面前找到做人的自尊、与快乐的慰藉?!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教育怎样的悲哀啊。

  

  审稿:陈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