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荣辱的界线与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0:00 东南早报

  □泉州市洪泓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对荣辱观多有研究、论述和传播。最早提出荣辱界线的是孟子,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又是道德主体的心理感受,是今天的荣辱观的奠基之石。古人提出的“礼、义、廉、耻”观点,他们以懂礼节、讲义气、重廉洁、拒耻行为荣,以不懂礼、不讲义、不廉洁、为耻

行为辱。到了宋代,又发展成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成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之纲。古人认为“有耻”是人内在道德底线,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战国时期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宋代的陆九渊说“夫人之惠莫大乎之耻,人而之耻,果何兴为人哉?”晚清时代的龚自珍更是把个人之耻与国之耻联系起来,他强调:“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

  近年来,受物质利益的影响,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受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一些人、甚至个别共产党员不知什么是荣、什么是耻,甚至出现以耻为荣的现象。比如,一些人把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危害祖国当成了“斗士”,背离人民当成了“本事”,愚昧无知看成了“时尚”,好逸恶劳认作是“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视为“荣”,如此等等。更有甚者,个别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现代生活的多样性,开放社会的包容性,给了每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因此可以说“八荣八耻”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八荣八耻”针对的都是每个公民身边的事情,看得见、摸得着,有很强的操作性,如果我们每个人能把“八荣八耻”结合日常生活,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指日可待。因此,广泛宣传“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党员干部是时代的先锋战士,更应该带头宣传,身体力行,要结合党章,结合党员的义务,结合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道德上更加高尚、行动上更加自觉。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一方面制定严厉制裁“八耻”行为的相关法规,加大对腐败、不诚信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应出台一套鼓励和褒奖“八荣”的相关政策,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从制度上保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