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暑期档,国产电影重新经历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1:30 新京报

  2006暑期档国产片让出了主导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大制作都投放在了下半年,另一方面今年好莱坞暑期大片的轮番轰炸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影片的质量仍然是关键问题。

  

评论:暑期档,国产电影重新经历阵痛

  今年的暑期档又被进口大片抢去主要票房,国产片只有《疯狂的石头》成绩最亮眼

。漫画\许英剑

  去年夏天,两部国产娱乐大片《七剑》和《头文字D》,打败了同期所有外国进口大片,成为暑期电影票房冠亚军,让“暑期档”这一概念在中国开始具有了真正实际的意义。

  眼下已进入9月,今年的暑期档也尘埃落定,回头看看,发现国产电影正在经历阵痛期,但曙光依然在。

  国内市场目前基本格局可以分为三部分,国产片、外国进口大片、外国引进批片。总体上说,今年暑期国产片处于低迷状态,整个暑期国产大片只有《龙虎门》一枝独秀,终难再现去年风光。而剩下十余部国产片中,仅仅一部《疯狂的石头》着实让一批人跟着“疯狂”了一把。

  《疯狂的石头》从其貌不扬,到实现市场奇迹,最终成为社会性话题,前后只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不到300万元的投资,到现在全国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收入,无论《石头》本身对国内电影市场的积极意义有多大,但有几点是我们必须看清楚的事实:首先,对于影片市场潜力的判断,制片人比导演肩负更大的责任;其次,《石头》市场的成功是建立在众多因素巧合般聚集到一起的结果,同时丝毫不能忽视其最初100个以上的拷贝投放量带来的风险;最重要的是,《石头》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电影,它是一部建立在“反类型”基础上的“类型片”,依靠颠覆、嘲讽所谓“权威”来与观众达成某种共鸣和认可,而这种共鸣本身不管相对于广大观众抑或市场需求而言依然比较小众化。所以跟风《石头》的机械模仿者只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它再一次证明了国内市场对商业“类型电影”的极度渴求。

  八月下旬上映的两部国产片《第601个电话》与《我要成名》则陷入了截然相反的尴尬境地,前者虽然浑身每一处都在散发着商业电影的气息,前期宣传也尽其所能调足了观众的胃口,但一切却无法改变影片质量不高的事实。这说明有商业观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有制作合格商业片的执行力。而《我要成名》搭了暑期档的末班车,虽然口碑不错,但一周过后,市场票房的不尽人意又让人不得不再次思考“口碑”与“票房”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今年夏天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并不令人满意,自身影片质量和数量是一个原因,另外就是以美国好莱坞大片为首的外国引进片占据了暑期档绝对优势。《碟中谍3》和《超人归来》取代了去年《七剑》、《头文字D》的暑期档票房冠亚军的位置。除此之外,众多“小批片”也纷纷露头,让国内观众有机会看到各国各类型影片,比如偏商业类型的《空中决战》和《生死倒计时》,以及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南非影片《救赎》等。

  很可惜,2006暑期档国产片让出了主导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大制作都投放在了下半年,另一方面今年好莱坞暑期大片的轮番轰炸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但这些都不应该是今年暑期国产电影整体萎靡的借口,因为进口好莱坞电影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就国产电影而言,仍然缺乏足够多真正意义上的暑期档电影,即根据暑假的档期特点来量身定做的商业类型片还不够,具有商业水准的就更少。属于国产电影的暑期档还远未形成。

  □关雅荻(北京影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