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师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2:25 人民网-华南新闻

  

“老师妈妈”
“总有那么几件事,是你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总有那么几个人,是在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每当我想到这句话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温淑春老师的影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绝望的理由”

  2003年,对于我来说,是很不幸运、但又很幸运的一年。

  这年,我在良口中学读初三,刚考完中考。因为父亲身患重病,家里头所有的积蓄都用光了,趁着放假,我就在镇上帮忙卖云吞面,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不久,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当我高兴地拿着通知书给母亲看时,母亲的脸上全是泪水,我明白了:父亲看病的费用都不够,哪来读高中的钱啊!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害怕了:如果我再上高中,家里会担负不起。我强忍着泪水,尽量不让它们涌出来,因为美好的前途也许要与我分离,我不知如何是好,“上学”还是“打工”,每天脑海里转动的都是这两个词汇。

  很快,暑假就要过去了,接着便是新学年开学了,家长们都忙着去注册,报名、交学杂费、买日用品。看着同村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看着他们手中的学费单,再想想自己交不起学费,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哗啦哗啦地掉下来——我要上学!

  就在那天,我向父母亲谈了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想重新来过,复读初三。说到底,我想走出这个地方、这个山区,改变贫穷,但前提是要有文化,学习知识。

  我和妈妈冒着雨来到温老师家,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温老师。温老师毫不犹豫地拿出300元钱,对我说:“孩子,拿去吧!我每个学期都给你赞助学费,别怕,先去把学杂费交了再说,不够的钱日后再想办法。”她接着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绝望的理由。”

  温老师像母亲一样嘱咐我说,应该好好读书,家里的问题大人们会解决好的。还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背太大的包袱,背着大包袱,会很累的。总之,一切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孩子,你要学会坚强。

  “谢谢温老师!”我激动地只能说出这句话,而妈妈更是泪流满面了。

  回家的路上,我抬头望向天空,一条彩虹挂在天上……多美啊!温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让你失望!

  当生命最充分地展示出光明的一面时,我们会觉得生命其实是一种享受。

  既是老师又是妈妈

  后来,带着温老师的钱,我来到良口二中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涯。期间,常常会想起温老师及同学们的一些往事:我在三村小学读一至四年级的时候,温老师既是老师又是保姆(题图,本报记者许培武摄)。学校有学生寄宿,她很早就要起床,做早饭,洗衣服,每天如此。春、夏季是雨季,我们去上学的路上难免把衣服弄脏弄湿了,她就把家里穿的衣服,无论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总之我们湿掉一个,她就换一个,一边还说:“快点穿上啊,不然会感冒的,你怕不怕打针啊!”一提到打针,同学们就都赶快把衣服换上了。

  记得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天越来越黑了,同学们都回不了家,温老师赶忙把宿舍整理好,让我们在那里过夜。温老师好不容易才把我们安顿好,倾盆大雨又下了,夹着雷电,一声比一声响,吓得我们都抱成一团,哭着争相说,要和温老师睡。温老师看到我们怕成这样子,温和地说:“别怕,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快就会没事的。来,我们一起睡!”说着,我们把床并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躺下了,在温老师的陪伴下进入了梦乡。梦里,我隐约感觉到温老师在为我们盖被子,房子里的灯还亮着,映出了一个拉长了的、正在改作业的身影。第二天早上醒来,温老师把早饭做好了,却成了“国宝”熊猫,因为多了两个大大的黑眼圈。从那以后,一响雷,我就想起温老师。

  有一次,我的堂兄回来,来到学校说:“温老师,我请你吃饭,您还记不记得,差的学生有作业本儿奖呢;你不知道那时我可高兴了,好学生有作业本奖,而差的学生也有作业本奖。不过,奖作业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那天开始,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书。”

  温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更是一位“老师妈妈”。愿她一生平安!

  链 接

  温淑春系广州从化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1988年,她离开百里之外的韶关新丰县城,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温淑春从一名代课老师做起,绵绵17年间,她不但给闭塞、落后、贫穷的山村孩子们送去知识,而且以无私的母爱、坚韧的意志,给贫瘠的山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一直以来,孩子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老师妈妈”。本报曾于今年6月14日以《山里虽苦,我愿干一辈子》做了长篇报道。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华同旭动情地评价:温老师凭着一颗对党无限忠诚的心,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山区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非凡,充分体现了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有的那份爱与责任,是全市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是当代教师的楷模。

自述:广州从化市第六中学陈颖舒  整理:本报记者 罗艾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