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兴藕怎么长都要多一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4:59 杭州日报

  一个产业能延续几十年已属不易,更不要说百年、千年了,而在长兴县吕山乡,一种叫做藕的植物,却已经种植了2000多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丞相伍子胥在此兴建粮仓时,就开始引导农户种植藕。掐指算来,这已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

  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对这个古老物种探了个究竟。

  别地迁来的藕也会多长孔

  行走在吕山乡的乡村公路上,随处可见亭亭的荷叶,在池塘里挤挨着。前农业乡长孔垂意,边走边与记者聊起自家的“宝贝”。

  为啥叫藕?因为吕山的藕,表皮呈玉色,肉白胜似,脆嫩多汁且清香味甜,由此得名。诗人韩愈还作过一首诗称赞:“冷比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说的是藕不仅好吃,还能治病呢。

  吕山藕,最出名的在胥仓桥村。民间流传着一个“胥仓藕”的故事。据说明嘉靖年间,在胥仓桥村陈家,曾种出一支54公斤的稀世大藕,上贡朝廷。皇帝吃了后,啧啧称赞,奖赏了两只共重54公斤的金元宝。可见当时藕受重视的程度。

  吕山特有的水土,养出了独特的藕。别地的藕,一般只生9至10个孔,吕山的藕却独长11个孔。更奇的是,无论是何地的藕移入吕山乡种植,翌年就必定多生一孔,而将该乡的藕移到别地,则少生一孔。乡里90多岁的陈大爷如此解释:“那是因为古时候,我们的藕得到皇帝金手一指的缘故。”

  陈大爷的解释毕竟是传说,而吕山的藕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特性,至今没有人能说出其中奥妙。“比如南湖长出的菱是无角的,养在我们的水里,就长出了尖角,就是这么怪。”孔垂意说。

  手脚并用,半天能挖藕500斤

  吕山的藕,形是一绝,挖掘手法是另一绝。

  十几岁就开始种藕的老吴,是当地种藕大户吴桂强的父亲。见到他时,这位晒得黝黑的老人,正在池塘边指导一位帮工挖藕。

  “藕一般有三节,第一节叫‘鹦哥’(音),第二节是身,第三节是腿。有时候,也能挖到一些四节、五节的藕。这藕啊,可以用手挖,也可以用脚踩。”自有一套系统挖藕技术的老吴,开始给我们上起了技术课,“用手挖,速度慢,不过能将藕的旁枝细节一道挖出来,不浪费。用脚踩,速度快,只能挖到藕的主干。”说着,老吴提脚做起了示范:“藕是横向长在泥里的,光脚顺着藕的主干往前滑,再用脚趾撇开藕侧面的泥巴,很轻松就能把藕拔出来了。”

  藕长在淤泥底下,眼睛看不到,如何才能知道它的藏身之处呢?老吴笑道:“这就像挖埋在土壤之下的笋一样。笋农会看竹叶的疏密等情况,确定笋的位置。我们也会根据荷叶的朝向、排列的顺序,知道底下是否有藕。一般说来,看到一行排列得很整齐、且高矮差不多的荷叶时,你就可以动手了。”

  当然,藕也有自己的“脾气”。其中有个诀窍:如果你连续在三、四片荷叶底下都挖到了藕,那么接下来两片荷叶底下,肯定是“没啥花头”了。

  年轻的帮工光着膀子,在齐腰深的水里行走。据说,像他这样手脚并用挖藕的,4个钟头就能挖500斤。这么多藕怎么运到岸上?别急,老吴他们自有妙招。这可不是像农民摘梨一样,在身上栓个竹筐啥的。瞧,帮工在水面上铺开一张大油布,嫩藕由中间往外一一码放,一块浮着的结实油布能承重几百斤的藕呢。挖够了,扯着油布的一角,不用费啥力气,就能把藕运上岸了。

  藕可以像苹果一样榨成饮料卖

  历史悠久的藕,给吕山人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财富。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浦江著名的十六铺码头,满眼是运载藕的货船。当时还有专门开设的藕行,十分兴盛。经历岁月的洗礼,这幅水上运输图虽不复存在,长兴藕却焕发了新的生机。

  如今,藕跟湖羊、水产、蚕桑一样,并列吕山乡四大支柱产业。全乡共种藕4500多亩,每亩藕可获得净收入3000元。聪明的藕农发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的今天,晒干的荷叶也成了餐饮业和食品包装业的香饽饽,每公斤可卖到2元多。

  “盛酒的瓦缸,如果铺上一层荷叶,再用泥土封口,将有特别的酒香;高档的香烟,烟丝里掺杂一些碎荷叶,据说能过滤有害物质……”这些很多人听也没听说过的新鲜事,在吴桂强看来已经见怪不怪。

  作为种植大户,吴桂强去年一个人就种了2000多亩藕,收入可超100多万元。他还将荷叶销到美国、上海、杭州等地,通过加工和速冻后的藕,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

  除经营原料外,吕山人还做起了藕衍生产品。2000年,当地一位藕农投资50万元,创办了一个食品厂,生产蜜汁桂花糖藕。这个藕农将厂子起名为“由由食品厂”,“由”字是“田”字出头而来,寓意农民的苦日子出头了。

  如今,像吴桂强这样的藕农,更是打出了创新牌。他说,他要做罐装的“藕饮料”,让鲜藕像苹果一样榨出汁来卖。他还想投资个山庄,让大伙都来尝尝“藕荷宴”……

  (记者范琛通讯员颜晓涛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