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部崛起战略从理论走向实践 6省演绎城市群大戏(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7:41 中国新闻网

  四“群”与两“西”

  中部6省,4个城市群写入中央文件,缺了江西与山西这两个“西”。不少江西人与山西人格外委屈,甚至担心是不是就此被其他地区抛甩?会不会被边缘化?

  4个城市群“入围”中央文件,其实与其“成熟度”直接相关。

  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历史最悠久。早在1982年,就有了“长(沙)株(洲)(湘)潭”融合之说,三座城市各自相距不到40公里,堪称“绝配”。尽管湖南人自我检讨,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但不可否认,这一区域仍然是该省发展水平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在全省的一般预算收入、国内外投资及对外贸易额中,3市总量分占36%、50%、74%。

  武汉是中部6省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心城市。2002年,湖北启动“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加上周边的黄石、孝感、黄冈等8个城市,重点推进基础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2005年,武汉城市圈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4008元,约为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1.2倍。

  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中部各城市群中进展也最快。其间很多都是历史名城,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为次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去年,该城市群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省近3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全省平均高出8.8个百分点。

  皖江城市带16年前由安徽省委首次提出,当时称为“皖江开发”,其后几起几落,在省会合肥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之间游移,最终,在新近制定的《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重新高调明确了皖江8市串成的城市带。这一区域面积占全省40.3%,人口占32.5%,地区生产总值占41.9%。其中,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4个核心城市,始终处于安徽经济的第一方阵。

  相比较而言,山西与江西目前还不具备城市群条件。

  以山西为例,全省现有11个地级城市和14个县级城市,除了省会太原和个别城市以外,城市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普遍较弱。大多数城市由资源开采型的工矿区发展而来,性质相似,综合功能欠缺。

  从上世纪90年代京九铁路通车以后,江西省就提出打造“昌(南昌)九(江)工业走廊”,在当地,也有建设“昌九景(景德镇)城市群”之说。因此,没有成为中央文件中的第5个中部城市群,江西人多少有些失落。但是,“工业走廊”毕竟不是“城市群”,因为功能单一,“走廊”上城市数量、规模偏少,其对全省的辐射力与拉动力相当有限。

  有意思的是,在豫、鄂、湘、皖四个城市群被重点规划后,江西与山西两省不约而同地作出一个“谋略”:江西谋划让昌九工业走廊变脸,新近出台的《“十一五”昌九工业走廊区域规划》中,明确将南昌和九江两市整体纳入规划,使得“昌九工业走廊”有望由以前的“一条线”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板块。

  无独有偶。山西也在今年首次提出建设“大太原经济圈”的规划,规划以太原为核心城市,强化太原与介(休)孝(义)汾(阳)、阳泉、忻(州)原(平)城镇组群的组合发展。

  或许,这是山西与江西两省对城市群战略的认同与选择。

  不过,在一些学者看来,中部地区需要“多中心发展”不假,城市群建设是一个趋势,也应鼓励和加强,不过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并非三五年就能建成。那种为城市化而城市化、为城市群而城市群、靠政府人为“拉郎配”制造的城市群,不可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这样的教训多次出现。重要的是,应该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引擎和战略方向。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