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技泡沫化与科研管理非科学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7:44 大众网-大众日报

  几位科学家5日在北京表示,科技界必须改革以“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否则因其所引发的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将阻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据统计,我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五,但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每篇文章的平均索引率却排在第120位之后。(9月7日《新京报》)

  量化是否一定会导致质的下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如果量化是在保证质量的

基础上,那么量的增长可以促进整体质的上升。但是,如果量化是在牺牲质量的基础上,那么即使是较小的量化也将造成整体质的下降。因此,将科技泡沫化的原因归结为“量化”的评估体系有其道理,但将科技的虚假繁荣完全归结为量化的指标也不尽全面。

  事实上,造成科技泡沫化的原因除了“量化”的评估体系外,还与科研的公关化有着极大的关联。据7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很多人眼里,科研项目已经成了“圈钱项目”:只要有了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就可以从中提成。为此,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不止一位参会的大学校长发出这样的呼声:现行的科研经费提成合法不合理,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可想而知,在科研攻关异化为科研公关时,科研也就成为了难以保证质量的表面文章。首先,那些有能力没关系的科研人员可能申请不到科研项目。其次,那些申请到科研项目的人员可能因自身能力和原本意图的原因,导致科研单纯追求任务的完成,而非科技含量。再加上评估时只求量未保质,于是科技泡沫化就成为了必然。也就是说,科研公关化造成了科研质量的下降,同时科研评估的量化又造成了量上的繁荣。如果我们将科研公关化和科研评估的量化联系在一起思考,就会发现它们的根本成因在于科研的非科学化管理。一方面,这种非科学体现在评估的量化上,它使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另一方面,这种非科学体现在申报的考核上,它使有限的科研资金被有意无意地损耗,使其应有的收益未能体现。在科研管理的非科学作用下,科技泡沫化实在是可以预料的结果。

  因此,在反思科技泡沫化时,我们的思维触角不能单单指向量化的评估指标。从根本上说,量化的评估指标只是非科学管理的一个体现而已。在其他方面,这种非科学管理的弊端也存在着,比如广为诟病的科研经费提成,科研攻关的公关化。所以,面对科技泡沫化的尴尬事实,从整体管理的角度思考,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性改进更有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