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白衣天使为何感到"职业耻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02 东方网

  成都儿童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张德丽将离开她从事20年的临床医护岗位,病房里的白血病儿童及家长依恋不舍,写出16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极力挽留这位高雅美丽、温柔善良的白衣天使。然而张德丽去意已决,她说她想离开这个让她“感到太多压力甚至耻辱的职业”。面对记者,护士长真情流露,坦陈内心的压力、恐惧、困惑,几次落泪。(9月7日《成都晚报》)

  如果不是患儿及家长的苦苦挽留,我们也许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如果不是有着如此强烈的职业耻辱,我们又怎会在意一个普通护士长的工作调动?

  我们说,面对现有医疗体制,医护人员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在自身收入与病房收益直接挂钩的趋动下,只要安于现状,便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回报。不忍心患者的不幸和其家庭的债台高筑,尽力减少他们的花费,却又可能让自己及科室遭受“逆淘汰”。所以,不愿意担当患方释压出气筒的“出逃”只是表象,而希望选择离去摆脱职业耻辱,恐怕才是张德丽的另一种“自救”。

  张德丽的“自救”能否引起更多医护人员的反思?也许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医疗体制的翻天覆地,但如果把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责任都归咎于体制,那也未免有失公平。为什么一个护士长的工作调动会引来如此关注?因为人们觉得再好的医疗体制,也离不开张德丽这样的好医护,何况还是在目下医患紧张期?为什么少有张德丽这样的“因耻”离去者?16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是对她20年临床医护岗位作出的最好安慰,但还是决然离去,恰恰是医护人员也是旧体制受害者的最好说明。

  我希望张德丽的“自救”,不是单纯改善医患关系的努力,而是催生更多医护人员感到职业耻辱的动力。体制孕育了职业耻辱,但自身有否加剧这个耻辱?不要老是怨天尤人,应该敢于拿出行动。我们不是倡导大家都来跟着张德丽决然离去,但却希望大家都来共同努力,改变小环境的气候,不再随波逐流、自取其辱。一个人的觉醒,何其孤独?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汇流成河。越是在这新旧交换之际,越要保持医护职业的自清。知耻者近勇夫,我们呼唤更多张德丽这样的知耻者,更愿意看到知耻后的更进一步。请相信,医护人员的每一份努力,广大患者及其家人是会感受得到的;一个逐步懂得“自救”的队伍是能够经受更大风浪的,这也应该是为新的变革做出的热身准备。


作者:周稀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