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台电视赚20元:彩电业深陷低利润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17 南方日报

  彩电行业的低利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不过,一台电视赚20元,这个数字还是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相信。

  昨天,正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展览会高峰论坛上,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殿甫表示,2005年我国彩电总产量占全球的45.5%,但彩电产业依旧“缺芯少魂”,利润薄,平均每台创维电视的净利润仅为20元。

  记者随后采访了其他一些国内厂商,他们也认可了一台电视只赚几十元的说法。“卖电视的不如卖白菜的”,这一言论再次得到证实。

  “一台赚四五十元是奋斗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共生产彩电8283万台,占全球市场的45.5%,其中出口近4000万台。近20年来,我国电视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国。

  不过,与我国彩电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彩电行业的利润水平一直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王殿甫昨天坦承,以创维为例,2005年的净利润仅为2%,平均每卖出一台创维彩电仅赚20元。

  而康佳多媒体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刘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康佳每卖出一台电视也就赚20多元,“一台彩电赚四五十元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彩电企业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创维在截至2006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里,全年营业收入107亿港元,实现净利润2.16亿港元,净利润水平略高于2%。

  业内其他企业,例如,康佳2006年上半年整个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55.38亿元,实现净利润3336.79万元;厦华实现销售收入34.17亿元,实现净利润4456.57万元,扣除投资收益,厦华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仅为1639.3万元;海信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965亿元,实现净利润5453.51万元;受欧洲彩电业务影响,TCL集团上半年亏损达到7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各个企业的报告中都包含了彩电之外的其他业务,不能完全说明彩电行业的净利润情况,但彩电行业的低利润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提升竞争力从次核心技术入手?

  对于彩电业的低利润状况,昨日相关企业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现得见怪不怪。

  厦华电子董事长郭则理认为,彩电行业的低利润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行业的激烈竞争。

  而王殿甫昨天则表示,我国电视产业“缺芯少魂”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多IC(芯片)和IP(知识产权)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购买费用非常高。再加上终端市场的价格竞争和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了我国彩电企业的利润普遍很薄。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向记者表示,是否进军上游芯片产业倒是其次,因为对于彩电企业来说,芯片产业毕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产业,芯片的价格也完全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降下来。

  康佳和长虹等企业也认为,中国彩电要获得竞争力,提升利润水平,完全可以从次核心技术入手。

  刘丹表示,康佳认为数字娱乐产品卖的是快乐体验和感受,而这可以来自核心技术,也可以来自精美的外观和独特应用功能的使用。康佳做了20多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对中国消费者有着深刻的了解,ID方面一贯为其所长,应用功能设计方面提升潜力巨大,已经具备了形成差异化的基础和条件。

  长虹哈尔滨分公司总经理何斌修也认可了康佳的说法:“长虹也认为在家电领域的‘中国创造’主要应该从次核心技术入手。因为,核心技术研发的周期过长,技术升级又太快,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

  提升品牌是出路

  资深专家罗清启认为,中国彩电企业在彩电的关键技术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步,一直扮演着一个“当街接牌者”的角色,有什么新货,跨国公司就沿街送一趟货,我们的彩电企业就欢欢喜喜地一齐跟着卖起了新货。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几次彩电技术的变革,比如说大屏幕、平面显像再到现在的平板显示技术,中国彩电业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拌凉菜”的角色,原来希望借助卖货规模来获得与外国批发商平起平坐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现在应该明白,没有基本的“素材”,再高的“搅拌”技术都是白搭。

  现金流动并没有流向技术研发方面,而是在诚惶诚恐地寻找新的投资猎物,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本土彩电企业的造血功能难以得到改善。跨国企业迅速切换平板电视,给中国彩电带来沉重的经营打击,因为他们在全面切换产品线的时候,普通彩电的价格将会巨降,这一点从难得降价的索尼彩电大幅降低传统彩电的价格就可以看出。

  对于彩电企业目前的利润困局,陆刃波向记者表示,企业能否摆脱现在这种状况,关键还是要靠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为什么索尼的彩电利润比创维高,西门子的洗衣机利润比海尔高?”他反问记者。

  他表示,随着平板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人认为彩电行业将面临一次新的机遇,但近两年的情况表明,即使在平板时代,利润也不会自动找上门。企业要获得利润,还是要靠实实在在地提高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本报记者朱健郑春峰实习生张霞

  图:

  彩电产业“缺芯少魂”。吴伟洪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