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的有效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23 解放日报

  近几年,通过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项宏观经济政策,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开始出现递减效应,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并有加剧之势。为此,需要作出新的政策尝试,以治理两大政策在执行中的效用减退现象,促进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其中,从资本市场入手对经济运行进行政策完善,无疑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对国民经济调控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数据表明,目前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价值已占我国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其使用和流动对货币资金以及各行各业的投资需求都有很大影响。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即便一直被视为“银行依赖者”的中小企业,也可在中小企业板上低成本融资。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往往很难准确预测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政策可能作出的反应,但通过调控证券市场的证券数量可以有效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行为和居民的消费行为。通过适当的引导,占据市值47%的国有资产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政策调控手段。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将有可能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成为第三种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

  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即国资政策是指一国国有资产管理当局(在我国主要是指国资委)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所持资产实施增减、转移及清算等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具体说来,国资政策的操作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点:

  1、通过调控金融资产的数量来控制金融资产的价格。国资当局应能够事先准确判断股价的合理水平,从而在股市泡沫过大或缩水严重时采取政策调控措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种的丰富、结构的优化、功能的发挥,通过对证券数量的调控,可以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纳入管理视野,作为国资管理的一个监测指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进而作出相应的判断,实施必要的调控行为。

  2、通过增减股份来调控经济运行速度。多年来,国家在调控经济发展目标的时候,总是按照货币流通规律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需求量,从而计划每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和CPI。但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引起的金融深化,货币供需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股票市场有能力通过财富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货币需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国资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目标进行国有证券资产的增减操作,以达到调控经济运行速度的目的。如,在经济增长过快、投资热潮高涨的情况下,管理者增加证券资产的供应量,可以起到减少基础货币供给和降低证券价格的作用,从而达到压制企业投资冲动以及居民的消费冲动。而在经济滞涨、生产品投资萎缩的情况下,管理者则可以采取减少证券数量供给的措施,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以改变经济增长的颓势。

  3、对有关股票进行增减操作,实现行业、企业协调发展。企业利润率一般与市场竞争程度成反比,垄断性高的行业利润率高,竞争性强的行业利润率低。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加上国内商品市场存在严重的分割,市场竞争机制极不完善,结果导致很多工业行业存在严重的“过度竞争”,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利润水平,实际的资本收益率被大大降低。目前,协调行业、企业发展,国资管理的手段应当继续减持竞争性行业的公司的股票,退出经营管理,交由企业自己进行运作;而对于垄断特别是国资独资垄断的行业则可以通过增减股票,引入民资、外资参与竞争,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此外,还应当努力改善国资政策的实施环境。一是由国资委负责尽快成立国有资产调控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相关增减工作。二是使市场的运行与监管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要以这些规则为制度规范,对市场实行“准则主义”管理,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三是认清国资增减不是股票倒卖,严厉限制市场操纵,消除金融资产价格形成中的各种非市场化因素,改变金融资产定价扭曲的现象。四是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监管,在两个市场畅通的情况下,加强协同作用,以形成政策合力,并加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

  (左松林系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伊磊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程晋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