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 这辈子就想当一座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这辈子就想当一座桥
“师生之情所独具的温厚清醇,往往难以言传。” ——黄天骥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获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100位高校教师名单,广东省共有两位教师获奖,分别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的丁彦青教授,明天他们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本报记者昨日分别对这两位教授进行了专访。

  文/记者邱瑞贤 图/记者王燕

  在中山大学的菁菁校园里,今年是黄天骥教授任教的第50个年头。昨日,面对记者,黄天骥教授的话语是一贯地亲切和淡然:“这一辈子我只是努力去当一座桥梁,这是我的使命。拿了这个奖,我压力大了,只怕名不副实。”而黄天骥的学生却一直铭记着老师身体力行的那句话——对学生、对学校、对职业都要永怀一腔深情。

  年过七旬几乎记得每个学生

  70多岁的黄天骥,在今日校园里的身影依然英姿勃发。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都知道,这是一位能和他们“混”在一起的名教授。“大家在校道上看到他,都亲热得不得了。”在学生眼里,这位名师既是能就专业问题高谈阔论的师长,又是可以就一个热门社会现象进行一番海阔天空神聊的老友。

  曾经师从黄天骥、并在导师指导下以《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一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广东中文学科优秀博士论文评奖中零的突破的宋俊华,今日也成了中大中文系的一名教师。他最佩服自己恩师的就是——直到今日都保持着对自己学生的“好记性”。“只要是上过他的课的学生,哪怕是只上一门选修课的本科生,大部分他都能记得名字记得样子。我总是很惊奇,说起哪个学生上过他的课,哪个学生毕业以后现在在哪工作,他都记得。”

  饭后散步常探访学生宿舍

  正因此,很多本科生都说,能上黄天骥的课实在是一种幸运,黄天骥一直坚持着让这种“幸运”延续下来。2000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刚建立的时候,已经退休的黄天骥以66岁的年纪主动请缨,前往珠海为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课。“去上两节课一来一回光是路上都要花四五个小时,看着他年纪那么大还有着充沛的热情。当时这对年轻老师们有着极大的触动。”宋俊华说。

  而宋俊华做学生时最感动的事情是,在他“闭关”“熬”论文的时候,黄天骥经常会在傍晚打来电话:“没什么,就是过来看看你。”然后,黄天骥就会从自己的住所步行出来,一直走到学生的宿舍里。“他知道论文写作的过程很苦,经常会有‘卡壳’的时候,又怕我有压力,就亲自上门来,每次来都给我关键启示。”宋俊华说,每天饭后黄天骥都喜欢散步,经常是散着散着就走到学生的宿舍里去了。

  黄天骥在中大80周年校庆时写下的《中大往事》中曾感叹道,师生之情所独具的温厚清醇,往往难以言传。在书中,他还引述了自己的老师王季思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爱青年,爱学生,是当教师自然而然的事。”很多学生奔着黄天骥而来

  在劝说黄天骥参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时,学校没少费口舌。但一听说参评要上交一段讲课的摄像内容,黄天骥怎么都不愿意了:“干吗要拉学生为了我作秀?我不愿意。”最后,还是系里找到了他过去曾经录下的精品课程摄像资料,才交了差。

  在康乐园里,不知有多少学生是奔着黄天骥而来的。2004年中大80年校庆时,中大党委书记李延保曾说:“许多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常常与对黄天骥老师这样的名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黄天骥总是笑称自己是“半个世纪的中大人”。“中大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神圣。当时的中大名师云集,人才荟萃,聚集了陈寅恪、姜立夫、陈心陶、容庚、商承祚、王力等一流的学者,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我记得1952年我报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第一志愿中大,第二志愿北大。”

  当一个中大老一辈学人和年轻一辈学生之间的“桥梁”,被黄天骥看作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使命。“我清楚自己不可能做大师,我只希望能做好一座桥梁,只要做好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之间的桥梁,我就完成任务了。”

  黄天骥 1935年出生,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