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破烂王”到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从“破烂王”到校长
每日与猪群为伴的“猪倌”生活。

  文/ 本报记者 杨波

  曾经当教师,也曾经当过靠捡破烂为生的“破烂王”,在不断的挫折中,贵州籍务工青年陈一琼做出惊人之举:创办三水区首家外来工子弟学校,并成功当选为2005年第四届

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如今已是三水最大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校长兼董事长的陈一琼,用了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过去多年来的拼搏时——一路坎坷一路歌!

  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陈一琼出生在贵州省沿河县境内有一个叫陈家村的村寨,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娃。1985年9月5日这一天,作为村里历年来唯一一个大学生,18岁的陈一琼进入铜仁师范学院读书。

  三年过后,陈一琼回到了贫穷的陈家村,在乡小学任语文教师,每月领着80元工资。此时的沿河县,到处都吹起“杀广”之风(“杀广”即到广东打工之意)。更让陈一琼吃惊的是,1989年沿河县天旱,庄稼颗粒无收。县财政为了救济村民,停发了两个月教师的工资,学校有三位老师偷偷跑去经商去了。陈一琼坚持了两年后,于1990年的春天也去“杀广”了。

  深圳街头的“破烂王”

  陈一琼第一站来到深圳。他几乎去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直到半个月后,花光了自己所带的钱,也没有找到工作。眼看生存已经成问题了,无奈之下,他走上街头,开始了他捡破烂的生涯。陈一琼每天一大早踩着借钱买来的三轮车,头顶烈日,走街串巷。

  “那段时间很苦,但活得很充实!”陈一琼说,他曾经到100公里外的工地去收水泥袋,由于他人老实,在数量上从不谎报,而且价格不低,不久就赢得不少工头的信任。当时的宝安区作为开发区,大批工地都在紧张地开工,很多人都把货专门留给他,所以,一时陈一琼的生意格外地好。为了多挣些钱,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泡碗方便面便出发。

  学生全部是外来工子弟

  陈一琼当时住在水西南张边村,他发现贵州人在三水打工的人特别多,来自自己家乡贵州铜仁地区的就占一半以上。很多适龄孩子因为上不起当地的学校,就只好在父母打工的地方玩,而当时三水还没有一家外来工学校。他看到这些失学儿童,心里觉得很不好受,所以很想办一间学校,让乡亲们的孩子进自己的学校读书!

  陈一琼会同几个在三水工作的贵州老乡开始筹办学校,用1.5万元租下西南镇张边北六巷的两间平房,从审批、找场地、资金到师资等等,他到处奔跑,一项一项地落实。

  学校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由最初的三个班增加到今年的九个班和一个学前班,学生人数从最初的120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育才所有的学生全都是贵州、四川等外地来打工的子女。

  学生人数8年扩增20倍

  经过8年的发展,他的学校由原来100个学生,发展成现在2000多学生,成为三水最大的外来工学校!

  陈一琼说,他的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如师资生源的流失,办学经费的紧缺等等,但陈一琼却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他的学校开办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在市场的竞争中也会越来越走向成熟,目前已开办初中教育,使外来工子女在育才就能完成9年的义务教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