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榴弹砸中脑壳未爆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0:28 南方新闻网

  手榴弹砸中脑壳未爆炸

  老红军董朝乾曾在弹雨中逃过大劫,当时大脑受损不会说话不能走路

  【35】

  他们在长征大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可能无法被提及,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体经历应该永远被铭记。

  ■主角:董朝乾

  董朝乾,1918年5月20日生,四川阆中人。8岁丧父,13岁丧母,15岁加入红四方面军,在红30军88师264团当通讯员,不久调到263团当护理员。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北渡黄河参加西征。1937年3月,部队在甘肃康隆寺被打散后离队流落兰州。解放后,重回部队报到,“文革”前复员到甘肃省农科院做汽车司机,1986年退休。

  ■长征往事

  西路军兵败祁连山

  1936年底至1937年初,西路军渡黄河西征,经过古浪、高台、临泽、倪家营、三道柳沟、梨园口等惨烈战役后,21800余名红军仅剩不到3000人撤入祁连山。

  经过一夜艰苦行军,天大亮时西路军撤退到距康隆寺4公里处的马场滩。这里是海拔3000多米牛毛山腹地的一个慢坡型牧场,积雪覆盖着衰草,没有任何隐蔽物。红军正踏着积雪前进,背后突然传来激烈枪声,西北、正北、东北三道峡谷里同时冲出几支骑兵,马家军漫山遍野冲了过来。

  红军急忙抢占制高点,仅有200余人的264团担任后卫,阻击敌人。马家骑兵在马场滩上纵横冲杀,红军越战越少,264团全团覆没。随后,263团也投入战斗,但在马家军的冲击下,大部分战士牺牲。

  打退马家军多次进攻后,天黑了下来,红军经康隆寺乘夜向深山转移,翻了十几座大山后,到达石窝。1937年3月14日下午,仅余的1000多名西路军指战员在石窝召开了一个团以上干部参加的简单会议,宣布兵败,分兵突围。

  摘自《铁血将士——西路军鏖战临泽》

  8月20日,甘肃兰州,一栋地处偏远的家属楼。

  门铃响了很久,才听见屋内有响动。

  开门的是位皮肤黝黑的老人,但从外表,看不出他是我们寻找的老红军董朝乾。

  “是董朝乾老人家吗?”面对问话,老人没有反应,只是憨憨地笑了笑。此时我们才意识到,老人已经耳背,听不清了。我们又大声问了一次,老人才点点头,把我们让进屋内。

  采访是艰难的,一句话大声说上几遍,老人才能听明白。幸亏老人的爱人银国娴回来了。她比董朝乾年轻15岁,读过书,对老人的经历特别是长征及红军西征的历史了解甚多。在她的帮助下,采访顺利多了。

  第一次见血腥战场吓哭了

  “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人,血流遍地。当时我很害怕,吓得只会哭了。从那以后,大的战役打了一百多次,小的战斗就记不清了。”

  董朝乾出生于四川阆中的一个农民家庭,生活贫困,父母早亡,他与哥哥相依为命。当时,董朝乾年纪还小,既无人看管,又不会种庄稼。1933年,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打到了阆中。衣食无着年仅15岁的董朝乾找到红军报名点,要求参加红军。征兵人员看他年龄不大,身材又小,怕他跟不上队,坚决不让他参军。董朝乾不甘心,要求一定要参军,连续三次报名最后终于如愿。

  参军三天后,部队就开始撤退,董朝乾随军训练几个月,被分到红30军88师264团给一个连长当通讯员。

  1934年三四月份,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董朝乾清楚地记得,行至四川广元牛头山时,他见到红军打的第一仗。当时,战场离驻地30公里,前面攻打牛头山,把敌人包围了,他与后勤部队留在驻地。部队打下牛头山后,他随炊事员到战场上送饭。

  “战场上到处都是死人,血流遍地。”董朝乾说,“当时我很害怕,吓得只会哭了。从那以后,部队一路北上,大的战役打了一百多次,小的战斗就记不清了。我一直是后勤人员,先是给连长当通讯员,后来又当护理员。虽然都随部队在前线,但从没拿过枪,只是抢救伤员,替他们包扎、止血,然后往后方转移。雪山、草地过了三次后红军在哈达铺会师。”

  手榴弹把头砸了个洞

  城墙上突然扔下来一颗手榴弹,正中他的头部。幸运的是,这颗手榴弹没有爆炸,不然他就会命丧当场。

  董朝乾说,会师前,红四方面军攻打甘肃岷县,战斗打得很激烈,一直攻不下来,城墙下倒下很多伤员。枪林弹雨中,董朝乾不停奔跑包扎、救治、转移伤员。就在他给一个伤员包扎时,城墙上突然扔下来一颗手榴弹,正中他的头部。幸运的是,这颗手榴弹没有爆炸,不然他就会命丧当场。尽管如此,他的头还是被砸了一个洞。

  老人的爱人银国娴说,这颗手榴弹差点要了董朝乾的命,“据说当时他头上流了很多脓血,后来我想不应该是脓血,应该是脑浆,刚受伤不会有脓”,从战场上被救下来后,董朝乾当时因大脑受损不会说话,不能走路,只能坐在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挪。当时也没有什么药物治疗,只能简单包扎一下。董朝乾昏昏沉沉不知在地上挪了多长时间,后来遇见一个连长,这位连长看他伤势严重,给了他一匹马,才使他没有掉队。

  等董朝乾差不多痊愈时,红四方面军的红30军、红5军、红9军已西渡黄河与西北军阀马步芳展开了浴血奋战。但西路军在进入河西走廊以后,由于气候恶劣,最低气温零下二30℃,地理环境也不好,到处是戈壁荒漠。从南方一路打来的红军将士衣着单薄,给养供应不上,开始还能吃上干粮,后来只能吃树皮草根。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两万余红军遭到吃着羊肉、骑着战马的十几万马家军及当地民团的围攻,伤亡惨重。高台一战,红5军3000余主力除个别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外,几乎全军覆没;倪家营血战20多天,红军虽毙敌万余但自身亦伤亡数千;梨园口阻击战红9军损失两个团,整个西路军仅余不足3000人。

  此后,西路军转移康隆寺,在距康隆寺还有4公里的马场滩,董朝乾所在263团大部分战士在马家军冲击下牺牲,剩余战士退向高处山头。随后,西路军宣布失败,分兵突围。突围途中,董朝乾与几名战友被打散,步行讨饭从山里逃出来,当时董朝乾个子小,听到马家军的马蹄声就藏起来。就这样,他与几名战士从张掖一路躲躲藏藏乞讨到武威。后来,董朝乾辗转到了兰州,当时国共已展开合作共同抗日,董被中共设在兰州的抗敌委员收留,做勤务员,打扫卫生。

  睡过头错过去延安机会

  由于董朝乾年龄小,一下睡过了头,等醒来时天已大亮,他到约定地方敲门时,人家告诉他人早都走了,等下一批吧。

  1937年5月,为营救失散的西路军战士,中共中央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在办事处的联系下,董朝乾准备和几名西路军失散战士一起去延安。当时他们收到通知,当晚半夜三更在一个地方集中,暗号是到约定地方后,拍门三下,就有人迎接他们。但由于董朝乾年龄小,一下睡过了头,等醒来时天已大亮,他到约定地方敲门时,人家告诉他人早都走了,等下一批吧。

  但等了两三年一直没有音讯,后来抗敌委员会撤销,董朝乾又被介绍到国民党空军招待所伺候飞行员。董朝乾很勤奋,不惜力,很受飞行员喜爱。干了一两年后,飞行员把他带到兰州一航空站,交给站长,说这个孩子很好,让他伺候你吧。站长人很好,对董朝乾非常照顾。1948年,站长要调走了,他对董朝乾说,你这样一直伺候人也不是个办法,给你找个地方学个手艺吧。于是,董朝乾就到了航空站汽车班学开汽车。

  1949年四五月份,兰州解放前夕,兵荒马乱。董朝乾随国民党部队开到酒泉。当时,酒泉县县长看到全国都要解放了,不知道解放军会怎么处理他这个旧县长。他了解到董朝乾曾当过红军后,就通过人介绍,把16岁的女儿银国娴嫁给了他,但条件是酒泉一旦解放,董要想方设法保护好他的家人。

  文革成叛徒蹲牛棚三年

  1968年,董朝乾被打成叛徒,造反派说别人都死了,你怎么没死,被押进了牛棚。

  同年12月,酒泉宣布和平解放,大开城门迎接解放军入城。当时,董朝乾组织一部分人,开着几辆卡车,出城20多公里迎接。见到解放军,董朝乾说明自己红军身份后,双方把酒尽欢,在宽阔的戈壁滩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随后,董朝乾就随解放军西进剿匪,先后当过汽车排排长、汽车连连长。

  文化大革命前一年,董朝乾复员,成了甘肃省农科院的一名普通工人。1968年,董朝乾被打成叛徒,造反派说别人都死了,你怎么没死,被押进了牛棚。银国娴找到董朝乾所在部队,部队给董朝乾开了个证明,说董朝乾的历史都搞清楚了,不是叛徒。最后这个证明虽没有把董朝乾从牛棚里拉回来,但也使他在蹲牛棚近三年时间里没有挨过特别狠的批斗。

  1971年,甘肃省农科院把董朝乾从牛棚里接回来,恢复原来的工作,一直干到1986年退休。现在,董朝乾每月能拿1400多元退休金,足够老两口生活,基本不用儿女救济。

  银国娴说,这已经让他们很满足了,与其他一些幸存的西路军战士比,董朝乾已很幸运了,复员后有工作,文化大革命没有挨过打,退休后有退休金。据银国娴介绍,董朝乾从牛棚出来后,银国娴给他联系了四五十个西路军老战士,当时这些老战士中拾垃圾的、要饭的、拉架子车的、卖煤球的、当保姆的都有,生活很是可怜。

  上世纪80年代,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原西路军老战士、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来到兰州,看到那么多西路军老战士生活无着后泣不成声,后来她专门给中央打报告,才使这些老战士的生活有了好转。目前在世的西路军老战士,离退休的有单位发退休金,以前没工作的每个月能拿到七八百元的补助,医疗则全由国家承担。

  本报特派甘肃记者申华伟张国栋李朝红刘荣

  图:

  “当时我很害怕,吓得只会哭。”老红军董朝乾谈首次见到战场的感受。

  本报特派甘肃记者陈以怀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