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十大杰出青年”何妨也来个“海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0:40 四川新闻网

  □章淑平

  忽然发现“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已经搞到第17届了:全国青联日前已经确定了30名候选人,评选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9月7日《中国青年报》)。

  屈指一算,中国至少应该有160名“十大杰出青年”了。他们都是谁呢?很惭愧,我

脑子里居然一片空白,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水均益。而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又是因为他在自己当选的那一年,曾声势很大地跑到炮火连天的巴格达去采访,但电视观众却只看到了凤凰卫视的一名女记者而没有看到他。

  想不起来曾经的“杰青”都是谁,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不太关心时事。不过我最不关心的其实还是流行歌曲,但奇怪的是,我对“超女”却个个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恐怕就在于“杰青”和“超女”产生的方式不同:“超女”是“海选”的,从提名开始公众就有权参与;而“杰青”呢?虽然也开放给民众投票,但最终却要“经评选组委会审定”,候选人也是事先圈定的。

  每年评选“杰青”给青年朋友们树个学习榜样,耗费不吝,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谁,又怎么向他们学习呢?有鉴于此,我觉得“杰青”评选不妨也采取“海选”的方式。

  海选“杰青”,不是没有先例,去年湖南长沙市就采用了海选的方式来推选“杰青”:只要是长沙籍或者在长沙学习、工作两年以上的青年,有30名以上的团员、青年推荐,均可成为候选人,还可自荐。从当时的报道看,青年们的参与热情大大增加了,效果还很不错,可惜这只是一个市级的评选,影响有限。

  用海选的方式评选“杰青”,我想优点应该是有很多的。有利于扩大“杰青”的影响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自荐、推荐、“拉票”、“PK”、“升级”的过程中,他们的事迹就会得到广泛的宣传;有利于提高“杰青”评选活动的公信力,这也是可以肯定的。而对由上面圈选或“评选组委会审定”的当选者,大家免不了会有几分狐疑甚至不服气。

  海选“杰青”的最大好处,在我看来,还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青年熟悉民主的游戏规则,能够学会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符合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方向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