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频繁跳槽 勇气还是惯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0: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曾经,对父辈而言,好工作就意味着“铁饭碗、铁交椅、铁福利”。进入一家单位,一生衣食,自有组织替你安排。仅仅经历了20年的变化,市场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为了更多的薪水、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们跳槽的次数也愈加频繁。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与选择当中,梦想与现实到底是拉近了距离还是背道而驰?年轻的白领如不系之舟飘荡在职场汪洋,频繁跳槽,究竟是勇气还是习惯?

  策划:李 倩

  撰文:陈梦飞

  李庆瑜

  七成毕业生

  不满三年已跳槽

  近来众多媒体的财经版面都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原戴尔的两名高管联袂跳槽至联想集团。事实上,留意近期新闻就会发现,从李汉生、吴士宏、刘博到如今的麦大伟,跳槽风似乎已经吹遍了每一个角落,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管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跳,他们之中涉及波导、康佳、TCL、创维、格兰仕……一些不太知名的企业近几个月来也同样是高层暗流汹涌,变动异常频繁。与此相呼应的是,据国内一家著名媒体报道,今年初,北京96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毕业生毕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而据某门户网站的一项随机调查,在受访的2114人中,有49.19%的人自工作以来跳了1~2次,43.07%的人跳了2~4次,跳槽次数在4~8次的人占6.37%,至于跳槽在8次以上的人则有1.37%。

  在中山大学MBA中心副主任马绍壮博士看来,虽然说,变换工作在这个时代已是大势所趋,但凡事总有个度,过于频繁的跳槽总是不够正常的现象。不说别的,他们在面试时,如果有考生简历显示一两年就要跳槽一次的情况,他们总会详细地询问原因。“一般而言,从理论上来说,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时期。”马博士解释道,首先是从毕业到30岁之间的“尝试探索期”。这个时期,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和适合干什么,因此跳槽的次数会比较频繁。而随后,他们会进入“确立职业发展期”,在这个阶段,一般人会花上一到两年的时间来给自己定位;定位完成后的8到10年,你将进入一个职业的“发展维护期”,人生的很多成就会在此时奠定基础;“而到了50岁以后,”马博士笑言:“你就基本被‘边缘化’了。”

  马绍壮博士认为,虽然公司的业务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与工作的“蜜月期”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能基本做到熟悉公司的业务和人际环境,但要真正做出业绩基本都要在3年以上。他们此前曾向300多名MBA学员发放问卷,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职业经理人为一家公司工作的平均值是4年。“很多欧美公司都有完备的人力资源测评体系,他们也认为,员工不满3年就选择跳槽的情况不正常,如果出现过多这种情况,就要考虑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

  心理:不稳定的童年阴影

  吴明洁大学毕业8年内变换了无数工作,次数之多连她自己都称“记不得了”。1998年一毕业分配到一家商业银行的吴明洁,很快便厌倦了严谨重复的工作模式。“我的工作很单调,而且专业不对口,觉得干下去,好像浪费了四年本科。”小吴说多番考虑后,她放弃了稳定,进了一家报社。由于报社刚刚成立,人少活多,而且管理混乱,很快她就“熬不住”跳去了一家小杂志社。然而就像染上了一种“习惯性”的疾病一样,在接下去的两年里她一气换了四家杂志社,但每次都呆不久,“不是杂志社倒闭了,就是自己厌倦了。”如今已经30岁出头,还在各家广告公司之间漂着的吴明洁,回想起往事,总是觉得有点唏嘘。“其实很奇怪,我内心里是极度渴望稳定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跳来跳去。”小吴有些懊恼地说。认识她的人觉得可惜:广州本地人,名牌大学毕业,如果耐住性子在一家公司里好好干下去,估计也不至于到了今天的景况。

  心理咨询师尚东梅女士认为,现代人跳槽频繁除了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还和自己的心态有关。吴明洁很明显就属于自我定位不明的一种。“这类人很多时候是因为童年所处的环境不稳定,父母在他的生活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他对环境或人的依附关系、安全感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一来,很多人其实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必然会让他长期处于迷茫。一碰到问题,不是想怎么解决,而是第一时间选择逃避。”目前被多家大型企业聘请为员工做心理咨询的尚女士称,那些跳槽过于频繁的人,其实真正不满意的是自己,他们只有学会接纳自己、培养自我的信心,才能正视工作上的问题。他们当中很多人患有以下的几种“症状”:

  好高骛远症:没想到现实的工作总是一些琐碎小事,甚至还要受气,于是感觉乏味、厌恶。

  自以为是症: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工作总有破坏性的意见,而没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往往是脱离实际。

  工作焦虑症:急于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做出成绩,过分苛求自己,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导致心情不佳。

  交际恐惧症:很清高。不愿意“奉承”领导,不愿意“讨好”同事,不愿意“取悦”客户,不能结交新朋友,只守住一份怀念,寂寞孤独。

  高压恐惧症:在学校时“舒服”惯了,工作后对于每天打卡上班、加班加点的工作极不适应,度日如年。

  繁华失落症:看到城市繁华的景色,感受着丰富的物质,甚至看到某些同事的潇洒生活,再想到自己眼下菲薄的薪水、脏乱的小屋和粗糙的生活,于是产生失落感。

  建议这几类人有可能的话去做个职业测评,充分了解所在行业及自己的特点,同时要端正自己的职业想法,明白现在努力工作是为了进一步积累以后的资源和能力。“其实,很多跳槽频繁的人或许不懂得反省,为什么同一份工作,别人都能干得有声有色,而你却总是不适应,那说明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心态的问题。”

  目标:更快 更高 更强

  1998年,从内地一所医学院毕业后,王文荔被分配到了当地一所医院做内科医生。虽然当时的工资不到1000元,但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医生应该是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可工作2年后,她却辞职了。在经过长久的考虑和市场调查后,她进入一家外资公司做客户服务,当时的薪水是4000元/月。为这份全新的工作,她投入了全部的身心,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她在同事中脱颖而出。2002年,她升职做了部门经理,月薪7000元。到了今年年初,一家猎头公司给她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某制药厂全国客户经理,月薪是1.2万元。

  王文荔的经历或许是所有跳槽者所憧憬的境界——很多人都认为,树挪死,人挪活,跳槽会给你带来新的职位和更高的薪金。

  但不是所有人的跳槽轨迹都是如此盘旋上升的。在著名的运动品公司做人力资源的李小姐认为,他们公司在招收新人时,如果应聘者跳槽过于频繁,他们一般都会不予考虑。“对我们而言,频繁的跳槽只能说明个人能力有限,或者是根本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二至三年跳一次槽的频率是为大多数HR所接受,因为一个职位的经验积累和沉淀至少需要两年时间,特别是某些技术职位,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在职时间太短,根本不可能掌握职位的具体事务,更不用说是积累和提升了。”李小姐说。而在某IT公司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Mandy也认为:“有的人为了逃避压力去换工作,我招聘人的时候,从简历上可以看得出来,有人一年换一个工作,或者几个月换一个工作。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聘用的,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碰到压力就会逃跑的人。而如果一个人碰到困难就选择辞职的话,那他一辈子都是一个失败者。”因此,高位、高薪绝不是频繁跳槽的结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