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实行教师“大换岗”,教育均衡发展有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2:00 光明网
许贵元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日前,沈阳市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为标志的教育改革正在破题。作为沈阳市名校之一的沈阳市实验学校,这次参加“大交流”的骨干教师达32人;区内的龙头学校大东二校也交流12人。

  对此,沈阳市大东二校的校长王丽雪说:“对教师‘大交流’做法我完全赞同,从宏观上讲,它能够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化是个工程,其核心就是人,人

的均衡一是学生,二是老师。”沈阳市教育局局长李梦玲说:“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的不均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好学校少,好老师少。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校长、教师交流制,让教师流动起来,好学校的老师也到其他学校教书。”

  笔者认为,沈阳市的做法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创举”,其作用不仅仅可以抑制“择校风”的问题,它对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和思路,适应不同教学环境,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诚然,作为名校的老师,都有一个自豪感和荣誉感。尤其是在本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各自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有“爱校如家”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与所带的学生结下了“深情厚意”。但在“大换班”中,他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无愧为教育改革的“尖兵”。当我在动感中拙笔这篇时评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许多令我不舒服的“镜头”:为什么这些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主要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悬殊,老百姓看中的是“升学率”。有许多家长宁可舍近求远破费大,也要托关系、走后门,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学校”;也有少数家长存有严重“虚荣心理”,明知自己孩子基础差,但只要跨进名校,就感到自己脸上“光彩”。老实讲,“择校风”不全是人家学校自我“刮”起来的,是我们的家长给“哄”起来的。因为明校对区域外的学生“吸纳量”有限,很容易提高“入校费”。其实也是我们的家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学校本身也不免有“功利化”思想在作崇。

  其次,我还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实行“大换班”,经常流动,不仅在市区可以尝试,能否实行“城乡互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相互交流”?哪怕是“定期”或“短期”的呢?现在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上,农村教育与城市相比还相当落后,农村教师匮乏,教学设备简陋,基础建设较差,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翻山越岭上学的;有跨江跨河上学的;也有来回跑家几十里路的;还有许多村庄是“无校村”,孩子上学必须到邻村。他们非常盼望城里的老师“教教”他们,感受一下城里老师的“风采”。可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还没有那样的“魄力”“勇气”和“动作”。这只不过是农村干部群众的“一相情愿”罢了。但人们坚信,我国教育改革的阳光会普照城乡大地的。

  沈阳在市区中小学实行教师“大换班”,会在全国各地产生良好的影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大胆实践和勇于探索,让教育资源在流动中“强筋壮骨”,实现科学配置和最大“效益化”,让各个学校和每个学生共享改革成果,这恐怕是今后应该发展的一个方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