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运倒计时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先声夺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5:03 人民网

  编者按:

  2006年8月8日,是距离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整整两周年的日子。此前,据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介绍,国外已经有很多媒体纷纷申请在北京的主要地方设置他们的直播点,向全球进行倒计时两周年的直播。而在这一天,境外媒体驻京记者和中国各路媒体记者近150人,走进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发布厅,参加介绍北

京奥运筹备工作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举行的背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难得历史机遇。筹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迎接八方宾客,树立中国发展、开放、和平、友好的形象,是全中国人民对2008年奥运会的美好期盼。如何用富有实效的外宣方式向海外受众报道北京筹办奥运会的最新进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外宣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北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邵世伟,就如何做好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这一外宣媒体普遍关心的话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如今世界看2008年奥运筹备工作,已经不是只看北京奥组委的工作,而是看中国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外国人经常跟我们提的是北京乃至中国在经济、科技、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何种变化。为了使一个古老的城市和国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人都做了什么?我们一些外宣刊物也一直在讲中国的发展成就,但外宣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报道的内容没有在国际舆论中形成关注点,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现在北京筹办奥运,我们外宣工作者有了事半功倍的机会。”

  邵世伟还说:“现在这一轮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中,很多人要一直工作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很关注北京的筹备工作,在看到成就的时候,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时的确能帮助我们改进工作。”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期举行的一场重要新闻发布会,又使广大外国记者和奥组委官员有了一次近距离沟通的机会。

  由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北京奥运新闻中心2004年11月成立后,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新闻发布场所,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媒体发布了大量奥运筹备情况的新闻。那么北京奥组委这次为何要以国新办为平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呢?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孙伟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回答:“国新办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场所,我们一直在考虑,而国新办也一直在邀请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通过国新办发布会这一窗口和平台,向国内外公众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2006年是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由计划转入运行阶段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今年的都灵冬奥会后,世界的目光都向北京聚焦,国际国内媒体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注热情空前提高,境外媒体关于北京奥运筹备情况的报道常一天多达几十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过和国新办协商,北京奥组委决定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之际首次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直击

  发布会开始前,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准备的200份中英文发布会资料和配有宣传片光盘的两周年倒计时特刊已经发放一空。在新闻发布厅主席台印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英文字样的蓝色背景旁,树立起巨幅的北京奥运会会徽牌。一百多座位的记者席早已爆满,工作人员在最后一排林立的十几架摄像机后面,又加了两排座位,后来的记者还得站着。奥组委官方网站也和中国政府网、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网等

  网络媒体共同在现场进行直播。CCTV-4、9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广播也对发布会全程直播。据统计,共有104家境内外新闻机构、146名记者参加,其中,国外新闻机构34家,港澳台地区新闻媒体14家。

  新闻发布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发言人是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和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王伟首先就奥运场馆建设、市场开发、宣传文化、媒体服务、城市运行、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等筹备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全面而又十分简明的介绍。接着,记者们开始就各自媒体所关心的话题陆续向两位发言人提问。

  第一个提问的境外记者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驻京首席记者吉米。CNN一直把中国作为报道的重点,曾在2005年“财富”论坛期间推出为期一周的“看中国”特别节目,用镜头记录和向全球展示处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而对于北京奥运,他们更关心的是奥运会将怎样改变中国。吉米在向王伟问及这一问题时提到,不仅仅是关于基础设施的,也是关于政府运行的,同时这种改变还包含着对普通老百姓生活和心态的改变。王伟在回答中谈到奥运会将从转变政府职能、向法制社会迈进、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等方面来改变中国。他指出:“中国正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向现代化发展,奥运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

  CNN记者在对蒋效愚的提问中还表达出外国记者们的一种担心,即北京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两年以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名记者,这些记者到北京来,不仅要报道赛事,同时他们也会报道中国全方位的新闻和故事,有一些报道可能在你们的眼里看来是负面和不友好的,你们是准备如何来接待这些记者呢?你们如何能够保证记者享有采访自由呢?

  蒋效愚在回答中,重申了2005年9月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曾经在转播商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郑重承诺。刘淇说,中国将信守承诺,按照国际惯例,并借鉴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为媒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如果中国有的规定、做法与奥运会惯例以及中国的承诺有冲突,都将服从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和奥运会的惯例,满足媒体服务的需要。关于媒体服务的准备工作,蒋效愚说,有关方便外国记者来华采访奥运的措施正在研究制订中。路透社记者在提问中也涉及媒体服务问题。他向发言人求证了关于刘淇主席的承诺既适用于IOC注册媒体,也适用于在奥运会期间来华采访报道的非注册媒体的问题。

  美国彭博新闻通讯社记者问及奥运纪念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如何防止假冒伪劣的奥运商品的问题。王伟告诉这位记者,“奥运会纪念品销售的主要目的是要普及奥运会的精神,使广大民众参与奥运会。目前,在全国大概有200多家销售点,应该说民众购买奥林匹克纪念品十分踊跃,他们热情支持奥运会,为奥运会形成了一个很热烈的氛围。”对于奥运商品的防伪问题,王伟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和奥运纪念产品特许经营的角度予以了回答。因为彭博社记者还提出了需要多少警察处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王伟以“我们奥运的防伪执法不是由警察负责,而是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加以澄清,进而以简练的语言就媒体普遍关心的奥运会警力和安保计划作了一些说明。英国的全球广播新闻社和西班牙埃菲通讯社的记者在提问中都涉及北京的交通问题。当西班牙记者问北京是否会为了阻止交通堵塞的发生考虑给市民放假时,蒋效愚表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些人担心北京的交通,他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两句。接着他分四方面陈述了为保障奥运会期间交通所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采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如设立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等。至于是否采取放假这样的临时性措施,蒋效愚说还在研究当中,没有最后决定。

  发布会回声放送

  30多名正在参加国新办组织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学员到现场进行了观摩。其中一位来自广州的学员告诉记者:“这次发布会很精彩,层次高、场面大,从整场发布会的组织到主持人对提问的安排,节奏掌握得很紧凑。”而在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孙伟德看来,这次发布会的最大特点在于,发言人在陈述和回答提问时使用了大量令媒体信服的数字和事实。例如王伟在简短的开场白中,谈及市场开发效果良好时,就列举了11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11家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9家赞助商、6家独家供应商以及1家供应商等数字予以说明。蒋效愚在回答防雨问题时通报了有关部门研究北京50年、30年、10年以来,每年8月8日和阴历立秋时节降水概率的情况,用数据说明了有关部门在争取把天气因素对奥运会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的努力。不少媒体对此很感兴趣,在报道中都详细地援引了发言人提供的数据。王伟和蒋效愚两位都是在申奥开始时就参与工作的,奥组委成立后都担任了新闻发言人。他们不但对筹办情况熟悉,与媒体沟通的经验也非常丰富。

  谈及对发布会现场的感受,孙伟德说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媒体人数多,共有104家境内外媒体,这在国新办举行的历次发布会中也是人数较多的一次。此外就是记者们提问非常踊跃。发言人开场简明扼要,也给记者留下了充裕的提问时间。大部分得到机会的记者提的问题都不止一个。70多分钟的答问时间里,两位发言人配合默契,共回答了十位记者的20多个问题。

  新闻发布会后,世界各大通讯社及主要媒体都对这次发布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较客观的报道。美联社在报道中称,北京奥组委官员通报了奥运工程的顺利进展,并就大家关心的交通、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路透社以“2008年奥运会将加速中国改革进程”为题,文中援引了王伟秘书长“奥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等相关重要陈述;法新社报道的标题则是“中国官员对两年后的奥运会充满信心”;印度报业托拉斯除了关注这次发布会,还报道了为庆祝倒计时两周年北京市民广泛参与的一系列文娱活动。

  据悉,今年1月到6月,北京奥组委共安排了53个国家117家媒体的168次采访活动,接待境外来访和采访600多人次。邵世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接待过的大部分来华考察奥运筹备工作的国际奥委会官员,都说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已经有了这么快的发展。大部分的外国记者对中国的了解也很有限。以前我们总觉得他们的报道不够客观,其实是因为不了解。经过实地考察,他们认可了北京的筹备工作,从他们发表的报道来看,也都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认知上的变化。”

雷 向 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