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崛起为两岸经贸新热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6:56 中国台湾网

  自今年初“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闽台农业合作全面升温;福建泉州增开赴金门客运直航航线;被称之为“群雁现象”的上百家台湾机械、电子、食品企业按行业整体迁移至福建……

  刚刚在此间落幕的首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海西”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已获得广泛共识。“海西”的快速崛起使大陆当前的区

域合作地图中出现了一个新板块,将促使大陆加速成为台湾的经济腹地。

  “海西”地域上指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和陆地,福建则地处这一区域的中心。

  2006年1至6月,包括第三地转投,福建省合同利用台资达13.44亿美元,增长28.7%,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与台湾经贸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络景象。

  为了落实“十一五”规划中“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设想,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新举措。

  去年9月和今年7月,国务院台办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签署协议,将向大陆台企提供总额度达5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今年4月,大陆方面又公布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

  事实上,相对于大陆其他地区,“海西”对台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资金、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

  在此次论坛上演讲的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指出:“‘海峡西岸’以福建及台湾的经济自然整合作为核心,已成为大陆七大经济区之一,理应采取开放性经济整合模式,将邻近地区纳为腹地,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江西、海南乃至港澳地区,都可作为建立合作关系的战略伙伴。”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也认为,“海西”不仅是福建自身的发展机遇,还将在客观上吸引台湾参与到大陆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目前,大陆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几个经济增长引擎。分析人士指出,“海西”将在其间构造出大陆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加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大陆东部沿海可望连成一条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带。

  事实证明,这一战略构想的实现,离不开台湾的身影。据相关统计,截至2005年底,包括第三地转投,福建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463家,合同金额144.16亿美元;台湾业已成为福建第一大进口市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七大出口市场。

  两岸专业人士认为,实现“海西”崛起,重要的一点是交通建设。台湾东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高长认为,沿海通道是海峡西岸的命脉所在,只有突破交通这一发展“瓶颈”,福建才有望成为台湾产业与资本的主要登陆点和大通道。

  自2004年初“海西”概念提出后,福建加快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对内、对外交通网络建设。未来5年,福建还将重点发展厦门湾、福州港和湄洲湾等沿海港口,预计到2010年出省铁路通道将增至6个以上。

  “交通的日益便利,使福建更有资格成为两岸经济往来的桥梁和纽带。”王开明研究员说,“随着‘海西’建设的提速,台湾已参与大陆的区域经济发展;换一个角度来看,以‘海西’作为桥头堡,整个大陆正逐渐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纵深地带。”(胡苏、高建新、刘谨)

  编辑:海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