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绿茵场上一场超越心智的胜利(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09:32 每日新报

  足球从高立飞脚下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打在了门框上,球门被震得前后摇摆。“好球!”站在操场边上的一位高个的男子大声赞扬着,他是球队的教练刘敬,今年35岁。“谁今天训练表现好,明天我给他买早点,想吃什么下课告诉我。”在刘敬的物质“引诱”下,队员们像开足了马达,在小小的训练场上穿插跑动,流畅的脚下盘带,快速的二过一突破……

  休息时,记者问踢右后卫的球员崔旺练足球几年了,他足足想了3分钟,甚至偷偷用

手指数了数,最后还是刘敬教练看不下去了。“你不是和我练球七八年了吗?参加了两次全国比赛。”在教练的启发下,崔旺嘿嘿地笑了,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对”。

  其实崔旺并不是怠慢大家,而是真的想不清楚,他是个智商只有60左右的弱智残疾人,而其他11名队员也都和他一样———这支球队就是8月初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天津智力残疾人足球队。正因为智商低和球技高的反差,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特奥足球比赛中,曾有媒体说他们有“中超水平”,成为关注的焦点。

  智商65的“傻孩子”·12名足球冠军

  “孩子们,我们今天必须赢,否则就得回家了,我就教不了你们了,大家就要解散……”

  天津VS山东,这是特奥足球比赛实力最强的A组里天津队的第一场比赛。开场前,刘敬把12名智残队员叫到休息室开会。由于和上海、山东、吉林三支全国顶尖的智残人足球队分到一组,刘敬很有压力。毕竟从组队训练到参加这次比赛,天津智残人足球队只有一年多,很多队员已到了工作年龄,如果拿不到名次,也许足球队真要解散了。

  刘敬是河东启智学校的体育老师,足球队的一些老队员也都是河东启智学校的智残学生,已经和他学习踢足球七八年了。

  听着教练悲壮的赛前发言,想想自己喜爱的足球运动,很多“傻孩子”眼睛里含着泪花。

  “我们一定会赢。”

  “对,一定会赢。”守门员何虎第一个表态,大家附和着,12个人把手紧紧搭在一起。刘敬仍很严肃,但他的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这份背水一战的勇气和自信。

  因为对于智残队员,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比赛因素,甚至比个人技术还要重要,好的情绪可以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每次训练比赛,刘敬教练都是鼓励再鼓励,从没骂过队员笨。这次面对全国大赛和顶尖强队,刘敬耍了个小“伎俩”,刺激队员们兴奋起来。

  接下来的比赛,场上的天津队生龙活虎,一气呵成拿下比赛,5:1锁定胜利。在后两场比赛中,天津队5:0大胜上海队,8:5战胜夺冠实力最强的吉林队,硬是拼下A组第一,而智残人足球比赛规定是按技术强弱分组比赛,强队和强队打,弱队和弱队拼,所以每组都有一个冠军奖励名额,但真正的全国冠军却只能是A组第一。

  “看台上一些领队和教练员都说,好久没看到如此动作流畅、配合到位的高水平足球比赛了。”一直在比赛现场看球的天津残联残疾人体育项目负责人杜兵山主任事后说,当他听到大家对天津的赞赏时,感到非常自豪,然而令他们谁也没想到的是责难也慢慢袭来。

  “他们真的是智力残疾人?”

  “智力残疾人能练成这样的足球水平吗?”面对质疑,在中国特奥会官员监督下,刘敬教练专门陪两名主力队员到哈尔滨儿童医院做了智商鉴定,结果一个智商60,另一个65。而这项运动的参赛要求是智商在70以下。

  训练半年,他们第一次齐刷刷站成一列

  “别以为弱智孩子就比正常人差,你们也不见得啥都比他们强。”这是刘敬作为河东启智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15年来和“傻孩子”们学习生活中总结出的一句经典台词。

  1991年9月,刘敬来到河东启智学校报到。当时,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一个教“傻孩子”的体育老师和他原先的教练梦相差太远了。刘敬曾是天津少年足球队的一名专业队员,由于在比赛中被对方球员踢折了腿骨,他才不得不离开绿茵场,到天津师范学院学习体育专业。知道自己要去教“傻孩子”,刘敬斗争了很长时间,在母亲的劝导下,刘敬硬着头皮来到学校报到。

  第一堂课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根本无法正常上体育课,没有一个孩子听我的口令。”刘敬笑着说,当时的场面一塌糊涂,孩子们满操场跑,喊住张三,跑了李四,把他急得直跺脚。为了稳住孩子,他只能耐着性子给大伙讲故事,慢慢地,孩子们都坐在他周围认真地听,第一节体育课变成了故事会,刘敬哭笑不得。

  接触多了,有了感情,孩子们开始喜欢起这个大哥哥,但刘敬的教学进程却依然难以推进。普通学生一听就会的站队列,这些智力残疾的学生就很难统一完成,不是出错了脚,就是站错了行。3个月训练下来,学生们没一次站齐的时候。

  一遍一遍训练,半年后的一天体育课上,当刘敬高喊“列队,稍息”时,孩子们神奇地齐刷刷站成一列,并能准确分辨,统一伸出左脚。

  当时,刘敬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一次整齐的列队,他等了半年,眼泪一下模糊了他的双眼。一个大男人被这些孩子们感动得流泪了。这次列队也让刘敬坚定了留下来继续教智残学生的决心,因为他明白了,这些孩子们不是学不会,他们需要的是信任和时间。

  雨天里的训练和没有捷径的拼搏

  2005年6月,全国特奥会足球比赛前的一场集训课程。

  “大家说说,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训练?”在刘敬的那间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挤着10名足球队员。窗外淅沥的小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个上午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教练满脸严肃的问话,这些智残少年们没有任何犹豫,异口同声地回答“练!”

  “好,拿球,进场。”刘敬把手一挥,球员们争先恐后地冲进雨中的球场。

  说是球场,其实就是河东启智学校教学楼前的一块空地。球门距离教学楼只有不到两米远,怕学生踢球打碎玻璃,一楼所有教室的外面都装了铁栅栏,并在球门后面挂起一片防护网。

  雨地湿漉漉的,非常滑,带球急停的曹九州第一个摔倒在地,泥水把他身上的白色运动衣染成一片黑色。随着传球跑动,又有队员摔倒了,“临近大赛了,千万不要受伤。”但他却依然严厉地高喊着:“起来,快点起来,注意传球。”

  雨越来越大,好像在考验这些智残孩子的毅力。大家在场上认真地练习着,衣衫已经被打透了,却没有一个人要求退出。

  刘敬说,教智残孩子踢足球没有捷径,全凭苦练。如果讲不明白,他就给队员示范动作,例如一个运动中的二过一动作,他必须先原地不动让两个队员把脚下传球动作及角度练熟,然后再练运动传接球,练不到位就一遍遍反复再反复。虽然这样训练太枯燥,但智残孩子们却比正常人有更强的耐性和韧劲,训练永远是一丝不苟。

  (下转18版)

  (上接17版)

  十年默默打造足球基础

  1996年,上海举办的亚太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第一届特奥会上首次增设了足球项目。作为专业足球队员出身的刘敬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从那时开始,为了能送自己的学生将来参加这样的足球大赛,他开始在体育课上增加了足球科目,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足球苗子。

  “当时练习的就是传球和射门,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的技战术训练,一些老队员正是从那时开始打基础的,并逐渐被选拔出来。”刘敬说。不是所有智力残疾人都能参加足球比赛,都能练成较高的球技,队员素质潜能很重要。

  第一步就是选才,目前天津智力残疾人足球队的12名队员都是通过三方面的严格选拔才确定下来的,首先选择轻度智力残疾人,智残人足球比赛规则规定,参赛队员智商必须在70以下,所以选拔队员最好是智商在60至70之间。因为真正的足球比赛除了个人技术,还需要协同作战和技术配合,需要一定的智商支持,智力残疾程度太重,无法体会教练意图的智残学生是无法达到比赛要求的。

  第二步就是看身体素质。第三步就是不停地苦练了,一个普通的传球动作,正常球员练上10分钟就能掌握要领,而对于这些反应较慢的智残队员也许要花上一周或一个月。

  从1996年到2005年初,近十年时间,刘敬带着他的学生们卧薪尝胆地默默训练着。

  2005年,天津智残人足球队主教练的重任终于落到刘敬的身上。刘敬以河东区启智学校足球队为基础,重新组队的天津智残人足球队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集训后,就在当年的特奥会比赛中摘取全国冠军,成为最大的冷门。很多人都认为天津智残人足球队只是比较走运,而刘敬说,他们没有看到孩子们这么多年的训练强度和毅力,2005年的全国冠军和今年的全国冠军都是队员们艰苦训练的回报。

  特殊奖励特殊暗号成特色

  踢进一个球给50元,整场比赛出色的队员给100元。

  2006年特奥会最后一场比赛刚刚结束,在休息室里,刘敬就秘密搞起了“奖金”发放仪式。为了激发这些智残队员们进球的欲望,刘敬教练常常用物质奖励来鼓励每个队员,并且是说给就给,下场就兑现,不过这笔奖金是出自刘敬自己的腰包。虽然在学校当老师,每月工资不过1000多元,但拿自己的钱发奖金,刘敬一点也不吝惜。

  在本届特奥会足球比赛中,天津队5:0大胜上海队,比赛中有一段精彩的花絮:上海队在禁区前犯规,天津队主罚任意球的队员根据哨声判断不出是否可以直接射门,这时,场边的天津队教练刘敬突然大喊了一声“贝克汉姆”,随后做了个向前的动作。罚球队员立刻明白了教练的意图,随即起脚射门,球应声入网。“暗号”让天津队取得的这场大捷,被裁判认为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比赛之一。

  队员全部业余训练

  天津智残人足球队虽然每天都在训练,但却很难像集训时凑齐全部的12名队员,因为近一半的人已经从学校毕业了,有的还找到较稳定的工作。由于残疾人体育比赛项目都是业余的,训练没有任何收入,只是去外地比赛的差旅费、生活费不用他们支付,一些20多岁的队员还要为生计发愁。

  20岁的守门员何虎就是这样的一名队员,不过和其他“大龄”队员相比,他还是很幸运的,从塘沽启智学校毕业后,他在当地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上一天班,休息一天。

  因为喜欢足球,何虎听说天津有个智残人足球队后,硬是说服父亲带着他到市里找刘敬,死活要做他的队员。踢了几脚球后,刘敬看他还很有些意思,便收下了这个弟子。

  每到休息日,何虎一大早便从塘沽坐上轻轨,赶到中山门车站,再倒公交车到河东区启智学校参加训练,一路上大约要花2个多小时,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刘敬教练说,在队员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经21岁,但不论上学的还是工作的,队员们来训练都是自愿的,因为强迫一个智力残疾人去干他不想干的事情,肯定不会有好的成绩。

  足球带来的快乐

  “足球让‘傻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说起自己智力残疾的儿子,何虎的父亲何立平感慨万千。他说,没想到儿子真能成为一名足球队员,还能参加全国比赛,并且拿回了全国冠军。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被改变的不只是儿子的命运,他们一家人都因此看到了希望。

  何立平说,何虎从小就酷爱足球,平时经常到外面和正常孩子们踢球,但他总是不放心,害怕出危险。自从加入刘敬教练执教的天津智残人足球队,经过长时间的集体生活,他发现孩子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不任性了,懂得团结人,让他放心了许多,也不再限制何虎到外面踢球。

  “家里有个智力残疾的孩子非常苦恼,可是自从练习足球以后,我们感觉孩子有了很多变化,让我们的压力减轻了很多。”队员崔旺母亲说,他们是工薪家庭,没有经济能力带孩子去外面见见世面,自从孩子练足球去外地参加全国比赛后,自理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个变化让他们家长十分高兴。看到孩子拿了金牌,回到家里的那种喜悦和兴奋劲儿,她也和孩子一起激动,足球让一个“傻孩子”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

  市残联卢纯刚副理事长表示,他在现场观看了由天津河东启智学校刘敬教练挂帅的天津智残人足球队的比赛,这些智残青年的表现很让人感动。卢副理事长说,市残联开展智残人足球竞技比赛项目时间较晚,而河东启智学校刘敬教练近十年对智残学生的足球训练,给现在的天津智残人足球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本市该残疾人项目可以一蹴而就,快速跃居全国强队行业。

  目前,智残人足球得到了市残联、河东区残联以及区教育局等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河东启智学校挂牌成立了“智力残疾人足球训练基地”,这也是对河东启智学校以及刘敬教练的鼓励,希望今后培养出更多高水平智残足球运动员。

  由于智残人运动都是业余性质,没有收入,为了表彰获得全国冠军的天津智残足球队,目前市残联已向市财政局申请奖金准备对队员进行象征性奖励。另外,还计划为该足球队增加训练经费,同时呼吁社会爱心企业对智残足球队给予帮助,协助足球队搞好今后的训练。

  撰文新报记者李汝斌摄影新报记者姜宝成

  <责任编辑:张焱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