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个月坚守和196项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10:00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袁成本

  艰苦坚守二百四十多天,圆满完成196项任务,获得联合国维和海地任务区惟一一个集体嘉奖……这就是中国第三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给祖国争得的荣誉。

  这支队伍的政委叫石学鹏,是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

  石学鹏压根儿没想到会到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更没有想到会担任防暴队的政委。

  山东省公安厅人事处处长刘乐泉向记者透露,最后选定石学鹏,有两个考虑,一来他曾从事过政治工作,作为省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带队伍很有一套;二来是看中了他性格中的一股虎气。“别看他是属老鼠的”,刘乐泉开了句玩笑。

  石学鹏与另外124名从山东各地挑选的防暴队员,果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

  在海地的8个月中,他们共完成了196项任务;而一些重大任务,如守卫联合国仓库、武装押运联合国物资、平息国家监狱骚乱、保护计票中心等等最重要的任务,警察总监总爱交给中国防暴队。

  8个月掉了二十来斤肉

  采访前,记者观看了队员们出国前在廊坊基地训练的录像带,画面上,石学鹏是个圆脸大汉。而坐在记者面前的石学鹏,却是个椭圆脸。说到这里,他笑着说:我瘦了二十来斤,这还不算多。有一个队员“掉”了四十多斤肉,人整个小了一号,回国时在机场家人都不敢认了!

  说起在海地期间的生活,实在是太苦。在国内稀松平常的事情,在那里就是无法企及的奢望。先说吃饭吧。除了土豆、萝卜,就是洋葱头、卷心菜。厨师难为“少菜”之炊,只能在菜的形状上变花样,在“片”、“块”、“丝”、“条”上下功夫。海地的“联合国米”,好像是陈放了10年、又经老鼠噬咬过一般,总有股说不上来的霉味;用“联合国面”做馒头,蒸熟后反倒要缩小一圈,咬一口粘到牙上;厨师曾试着做面条,结果,下锅后一根也没有捞上来,全煮成了一锅渣。而执行外勤任务,只能吃像压缩饼干之类的野战食品。

  那时,大家聊天的重要话题就是吃,各地都有馋人的名吃,从胶东的海鲜到滕州的羊肉汤,从济南的酥锅到德州的扒鸡,更不用说老母亲包的饺子,大家越回忆越馋,馋得直流口水。

  再说穿。防暴队的装备看起来很“酷”,但穿上却一点也不受用。这套行头,包括防弹衣、头盔、弹夹,总共四五十斤,只要外出执勤,“一件也不能少”。海地白天气温接近40度,在密不透风的装甲车里,那滋味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有一个星期,太子港骚乱升级,中国营区被断水、断电。大家的衣服一天要被汗水湿透多次,队员们穿湿了凉、凉干了穿,汗碱结了一层又一层,衣服竟然能把皮肤磨破。

  海地连年内乱,首都公共卫生系统崩溃,到处都是垃圾,孳生的蚊子也特别多。这种蚊子很小,飞起来悄无声息,咬起人来又狠又毒,不少人化脓感染,皮肤渗出黄水,长时间无法愈合,那个痒啊,令人恨不得把皮肤揭去一层。不少队员身上起了上百多个疙瘩,有4人住进当地医院治疗。

  “在参加了海地维和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我了。”石学鹏总结道。

  13名维和人员被杀

  对石学鹏来说,生活的难苦算不了什么,他更担心的是防暴队员们的安全。

  2005年12月13日,当飞临海地时,太子港就给了石学鹏一个“下马威”:到处都是垃圾和瓦砾,大街上竟然陈横着尸体!后来,他才知道,这里每个月至少有二百百姓被流弹打死。

  在此后的8个月里,先后有13名联合国维和人员遇袭身亡,48名海地警察惨遭杀害!每一次参加同行的葬礼,对石学鹏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折磨。

  石学鹏第一次领教海地的“厉害”,是在他到太子港的第4天。那天,他带4名防暴队员去塞内加尔营地参加授勋仪式,在返回的路上,突然遭遇武装歹徒的伏击。只听“嘭”的一声,汽车驾驶室的玻璃“哗”地一声碎了。开始大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流弹,愣了几秒钟,才回过神来:是当地武装分子躲在暗处袭击,石学鹏指挥司机加大马力,迅速突出袭击圈。

  在太子港,流落“民间”的非法武器至少5万件。由一座废弃仓库改成的中国防暴队营区,地处太子港最凶险的红色警戒区,距武装分子的大本营———太阳城,仅有不到500米的距离。营地周围枪声不断,大厅的铁皮柜被流弹击中也是常事,每次队员外出执勤,都要冒着遭遇冷枪的危险。

  重大的任务交给中国队

  那是刚到海地半个来月,一次,警察总监提出,把大选计票中心的保卫任务交给中国防暴队。总监是这样说的:我观察了一个星期,中国是最棒的。

  计票中心是大选期间的“风暴中心”,一有风吹草动,这里首当其冲。石学鹏感到责任重大,当场表示:这事要回去商量。之后,他与防暴队大队长、副大队长,整天凑在一起琢磨这事。一个星期后,他们决定接受这项任务。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石学鹏傻了眼:紧挨着中国营地的哨位,竟然还有个投票点!这将是个非常敏感的“部位”!

  石学鹏当即决定,立即“加固”中国防暴队营区!中国营区由废弃的仓库改造而成,没有坚固的工事,一旦发生不测,将十分危险。队员们从工业园区找来集装箱,把营区与投票站隔离开来,同时,层层叠叠地摞起了沙袋。

  不出石学鹏意料,投票那天,这个投票点果然出事了。当天凌晨四五点钟,选民就陆续赶来,而直到9点钟投票点还没有开门。眼见选民越聚越多,局势越来越难以控制,中国防暴队不断与海地有关人员联络,提醒他们赶快开放投票点。然而,为时已晚,当天上午,不少人被挤伤、踩伤。

  自大选投票以后,海地动荡进一步加剧。2月12日,局势失控。营区外,汽车在燃烧,人群在呐喊,手持武器的暴徒们开始发狂,捣毁计票中心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此时,计票中心内仍有150多名工作人员。

  中国防暴队请求支援。然而,其他国家的防暴队被暴徒们设置的路障阻隔,无法到达计票中心。

  中国队孤军奋战,局势空前紧张,队员们面临着生死的考验。此时,每个人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包括8名女队员和厨师在内,所有的人都派上了岗哨。此时,没有一个人说“我害怕”、“我累”。说到这里,石学鹏眼圈都红了。

  经过惊心动魄的一周,人群渐渐散去,中国防暴队营区和大选计票中心安然无恙。石学鹏和两位队长连续几天没有合眼。

  5月13日,就在海地总统就职前夕,紧挨总统府的国家监狱发生了暴狱。平息暴狱的任务落到中国队头上。而此时,半数以上队员刚经过一场考验,执行了一项重大任务,24小时没有休息。

  这次,石学鹏下达的命令与往常不同。他说:身体还能够支撑的队员,跟我去国家监狱。石学鹏没有想到,5分钟后,所有队员都装备整齐,站在他面前!“不能去这么多人。我们自己营地的安全也很重要!”

  石学鹏看了一下表,当他带着50名队员赶到国家监狱时,是上午9点。几千犯人砸开了牢房的大门,全部涌到监狱的院子里,地上到处都是砖头和石头。当地十几名警察束手无策。这时,有人要求中国队员冲进院里,“把犯人赶回监舍去”。石学鹏火了:“我们才几十人,冲进去不是要被包饺子吗!”中国防暴队队员冒着飞舞的砖头、石块,把盾牌举过头顶,找到有利地形,连打四十多发防暴弹。到中午12点,国家监狱的暴狱宣告平息。

  正在队员返回营地的当口,海地总统府广场发生了骚乱,要求中国队出马增援。这时,石学鹏实在不忍心让队员连续作战。然而,又一次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队员们个个士气高昂,纷纷要求执行这项任务。他们一边吃着压缩饼干,一边赶往总统府广场。

  算上这次任务,多数队员连续作战了36个小时,部分队员苦熬了48个小时。

  “就是没有人打你,没有人冲撞你,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在家里坐48个小时不合眼,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我们的队员太好了!”说到这里,石学鹏又一次动情。

  中国警察的战斗力从哪里来

  中国防暴队为什么有战斗力?

  联合国维和海地任务区的高层,及其他国家的同行们,对此兴趣盎然,纷纷到中国防暴队探秘。

  中国防暴队领导,待遇与普通队员毫无二致,一样的行李、一样的伙食、一样的房间;而且,男队员每个房间都住着5人。只有石学鹏和另外3名队员“幸运”些,分到最后只剩下4人。他与大队长、副大队长3人,还有一项“特权”———不用站岗。然而,他们要经常查岗。

  而其他国家的防暴队,大队长与分队长、分队长与队员之间,那是等级森严。有的独自住着小洋楼,有的带着专用厨师。

  高层们看到中国营区的这个场景,都说“明白了”。

  国内的一些作法,被石学鹏克隆到了海地。

  带着一支临时组织的队伍,到异国他乡执勤,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这支队伍中,有的队员在国内是公安分局局长、副局长,而领导他的分队长、小队长可能是无名小辈……石学鹏最担心的是队伍不团结。他防患于未然,开展“和谐警营建设”,进行演讲比赛。这项活动,一直搞了3个月。而团结和纪律,则一直强调了8个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海地伊始,石学鹏即安排办公室起草量化考核标准。这个标准,由全体队员讨论后通过。凡是没有按规定验枪、着装不符合要求、在非吸烟区吸烟……都要扣分;有些违规,不仅要扣个人分,整个分队还得负连带责任。

  只要没有紧急执勤任务,每个周日上午是例会时间。例会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布每人的分数。

  石学鹏坦承,这个标准有些缺乏人性化。比如,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影响站岗。即使生重病住院,只能自己找人顶替、然后再给人“还”回去。有一天,全队有22人同时打了吊瓶,但工作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在海地维和期间,有两个队员父亲去世,一个是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的邢怀伟,一个是来自淄博的公安民警于光武。消息都被隐瞒了。“即使告诉他们,也不能因此而回国,除了增加痛苦,一点益处也没有。”在首都机场,石学鹏向于光武告知父亲去世的噩耗,这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启齿的话……

  8个月的维和生涯,队员之间结下了永生难忘的情谊。而在中国第三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一些队员的眼里,不管石学鹏担任什么职务,永远都是他们的“头儿”、他们的“政委”。

  8个月的维和生涯,队员之间结下了永生难忘的情谊。而在中国第三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一些队员的眼里,不管石学鹏担任什么职务,永远都是他们的“头儿”、他们的“政委”

  □链接

  中国第三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于2005年9月组建,在河北廊坊基地训练3个月后奔赴任务区。今年8月,防暴队队员分两批回国。防暴队共有125名队员,全部来自山东省公安机关和公安边防部队,其中有8名女队员。在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2岁。

  中国防暴队下设一个后勤保障分队和3个战斗分队,各战斗分队又各设3个战斗小队。在海地维和的8个多月中,防暴队共完成196项任务。回国前,中国防暴队获集体嘉奖。这是迄今为止联合国维和海地任务区颁发的第一个集体奖;石学鹏、王宏刚、冯乃武3人获个人嘉奖。为他们颁奖的是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警察总监谬尔先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