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仲秋,仲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10:25 上海青年报

  ■文/刘新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盈篇满籍,我却独爱此两句。在久远的别离中,借一轮可共同瞻望的明月,便给人以相伴般的安慰,既可生发妙想,也可寄寓情怀。

  尽管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达已不仅仅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而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但绵延千年、渗入骨髓的仲秋情节仍根深蒂固,每逢此时,团圆的心情和节日的气氛仍是传统的主题。

  自古及今,大凡羁旅之人,一望明月便起思乡之心,再望明月则生思乡之作。故偶尔照到李白床前的那缕清晖也洒向了无数游子的心头,而只要血脉里流淌的是炎黄的血液,则无人不觉“月是故乡明”,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结,无可替代,不能磨灭。吉卜赛人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家乡的概念,甚至国家的概念也没有,月光再美,也无非是一个自然的景色,只可为他们的弹唱欢歌作陪衬;欧美人的故土观念也不深,搬家对他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三五之夜与平时也无太大的区分,也许有情人会借这样的良宵散步于花前,倾吐彼此的爱慕;中国人呢,他会将故国的千里山河,家乡的亲朋好友,甚至自己读过的诗文,做过的往事都装在银盘大的月中,或把酒寓怀放心愿于长天,或寄一缕乡思之愁于明月,或只是点上一颗烟,独自散步在无人的小径上,做一些怀想。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故,西方人见明月多是欢乐,东方人见明月多是怅惘。

  花好、月圆、人和是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理想,也是中国人心目中幸福的最高境界。但这一点却与人的审美不太相符,因为花只有于含苞将放之时才能给人以美好的期待,弓于引而未发之时最扣人心弦,月,也是在未圆之时最引人关注。以擅长教育家人著称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在晚清重臣中脱颖而出,正因为他洞明世事的学问高人一筹,“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他推崇的人生境界,君子于斯,五世而斩,多少豪门巨族随着世事的更替烟消云散了,曾家却始终门庭不败,后人多有成就。盛极而衰、器满则倾,自然给人的启迪无处不在。虽争上进,却无求全之毁,正是曾家人的高明和睿智。

  月圆在一个月当中毕竟只有一天,人生的完美更如天上明月般难以追求,也如满月般短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美,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岂不更加壮丽。月宫是美丽的,月宫的主人嫦娥却是孤独的,所以,人生的一点点缺憾也未尝不是生命里的风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