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慈善不讲功利 受助要懂感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14:25 新民晚报

  从今年9月到明年8月,市慈善基金会将资助39200名大、中、小学生,累计金额达3950万元。面对新学年的慈善助学,市慈善基金会救助部的专业人士说,“我们要让受助学生明白,品学兼优才有资格受助。受助是幸运的,也是体面的。而企业能慷慨解囊,表明有社会责任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受助的学生,还是捐助的企业,都可能出现“慈善误区”。

  要为学生留“面子”

  一家饭店打算资助15名贫困小学生,同时提出一个要求:在慈善募捐箱旁边设立一个公示栏,上面要有受助学生的照片、姓名,以及他们将来的志向。慈善基金会答复,公示未必恰当,饭店坚持要征求学生意见后再做决定。结果有5个孩子答应“公示”。基金会了解得知,15个孩子当中,这5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尤为困难。

  在仪式上,5个孩子每人得到2000多元的助学金,但他们脸上却不见喜气。而在众多“非公示”捐助中,受助学生大多有说有笑。

  市慈善基金会救助部工作人员刘淑英说,某些企业在慈善捐助中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她说饭店需要“面子”,孩子们也需要“面子”,5个孩子长大后,又会有几人能对“饭店捐赠”留有美好记忆?

  毕业后要打声招呼

  “资助方并不要求学生回报,但学生毕业了,应该给资助方打声招呼,起码让人知道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怎么样。”刘淑英多年从事帮困助学,说起一些受助学生的表现,她连说“寒心”。

  一名学生连续6年受到慈善捐助,去年大学毕业。资助方很想跟他见见面,请他为更年轻的受助学生讲讲学习经历,以鼓励后学。他的母亲答复资助方:“我们已经不再用你们的钱了,别再来找我们。”虽说这样“绝情”的话还是头一次听到,但只知受助不懂感恩的学生却不止这一个。

  刘淑英说,为什么不少受助学生毕业后选择“隐身”,是他们认为受助与贫困相关,而这些都是不体面的。本报记者姚丽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