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太阳山里的孩子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2:1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菁莹

  太阳山是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黄岭村一个偏僻的教学点。教学点上只有一名老师,他既教学,又给孩子们做饭、当保姆,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邹老师。邹老师在这山旮旯里一干就是32年。

  凌晨5时,晨曦未露,邹有云和妻子就已经起床了,挑水、喂猪、洗衣,给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做好一天的饭菜,所有这些家务活儿干完,已经是早上7时了。然后,他们带着本村的几个孩子上路。天下着雨,山路泥泞不堪,他们翻过三座大山,走了近50分钟的山路,赶到了太阳山教学点。

  邹有云开始让孩子们晨读。一天的教学生活开始了。

  教室里共有9名学生,最小的刚满4岁,最大的该上四年级了。邹有云开始了他精心组织的复式教学:按照年级依次教学,先教年龄小的,其他孩子自习,中间还穿插着高年级的学生帮带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

  上午的教学结束了,邹老师要给孩子们生火热饭,然后去山林里砍些柴备着,实在犯困了,就躺在长条板凳上打个盹儿。下午四五点钟,放学了,邹老师又开始赶山路,护送孩子们回家。他家里还有两亩多稻子没有收割,全村就他们是最后一家了。

  这是邹有云老师的一天。这样的日子,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他走过的山路,长度超过了4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黄岭村小学是全村唯一的完小,距这里十几公里处是太阳山、雷头山和杨家山3个自然村,由于水库蓄水,这里形成了几个孤零零的山头,偏远闭塞,不通车、不通电。可就在这方圆15平方公里的山里,散居着几十户人家。为解决这3个村适龄儿童的读书问题,县教育部门决定在这里办1个教学点。

  1974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已经在黄岭村小学当上民办教师的邹有云,在乡亲们惊讶的目光中,主动要求重新走进大山。此后,邹有云再也没有离开过山里的孩子们。

  教学点如期开学了,可学生寥寥无几。当有孩子眼泪汪汪地告诉邹老师“再也不能来上学,因为家里没钱”时,邹老师告诉他:不管家里有没有钱,先报名读书,就是不能辍学。

  邹有云已经记不清,30多年来,他给多少孩子垫付了学费,只记得最多的一次,他为一户人家的3个孩子累计垫付了900多元。

  然而,邹有云自己却过着极其清贫的日子。他告诉记者:一个月从45元到上百元的工资,他整整拿了27年。直到2001年下半年,他的工资才涨到280元。最好的时候,一年到头家里收入不足6000元。2003年,邹老师被正式录用为公办教师,每月的工资达到1300元。尽管如此,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后,邹有云一年全部的收入还不够孩子的生活费。

  为山里的孩子付出的越多,对家里亏欠的就越多。1984年,两岁的大女儿得了肺炎,高烧不退,邹有云不愿耽误学生上课,就让妻子带着女儿到附近的诊所打针,等周末时再带女儿去县里的医院治疗。然而,女儿已经等不到那一天,病情恶化,不幸夭折了。每次想起死去的女儿,邹有云都情难自禁。

  山里只有自己一个教师,离开就得停课。30多年的教学生涯,邹有云没有请过一天假,只到山外医院输了一次液,那还是因为高烧到40.5度。

  30多年来,从邹老师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一茬又一茬,早期的学生王贤宝已经在县一中当了教师,有20多名学生迈进了大中专学校的门槛……

  “能让山里的孩子学到知识,看到外面的世界,个个有出息,是我最大的快乐。”邹有云告诉记者,他愿意在太阳山里教一辈子书。

  本报南昌9月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