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山烛光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2:54 大江网-江西日报

  

深山烛光明
放学了,刘光炎送学生回家。

  邹家地教学点在南康市最高峰白鹤岭上,那里不通电、不通车,学校仅有一名教师、两个年级。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村落里,刘光炎老师用生命中最美好的27年,默默谱写了一曲深情的歌——

  一块黑板分成两半用

  9月7日,为了采访刘光炎老师,记者穿过茂密的森林,在崎岖的山道上步行了3个多小时。走进白鹤岭上的学校时,刘光炎老师正在上课。我们静静地观摩了一堂生动的山区复式教学课:教室里23名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学习。讲台后面的大黑板被分成两半,二年级同学在黑板左边出数学题,一年级学生轮流上去演算,然后,刘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批改订正。接着,刘老师又让二年级同学做书上的练习题,一年级同学则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黑板右边书写着的部分生字……

  “刘老师总是想办法让我们感到读书有兴趣。”二年级女学生袁名慧这样介绍她的老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刘光炎就坚持不懈地钻研复式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他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教育的“多级复式教学法”,代表南康市参加了华东六省复式教学研讨会,先后有三篇复式教学论文获奖,多次被评为南康、赣州市优秀教师。

  “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要尽我所能,把更多邹家地的孩子送出大山,让他们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刘光炎如是说。

  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

  邹家地地处深山,距隆木乡政府有十多里山路,村民生活相当艰苦,到村里当老师更是一件苦差事。1979年,村里最后一名教师走了,山村孩子面临着失学的窘境。刘光炎毅然拿起教鞭去代课。“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没想到一呆就是27年。”刘光炎回忆起往昔的艰苦岁月:“为了让下一代不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贫穷,我当时发誓,决不让村里一个适龄儿童失学。”

  “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失学”,在山区做起来的确太难了。因为贫穷,山村的家长们往往过早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在家里帮工。刘光炎每年都要逐一走访适龄入学儿童家长。家长说家里没钱的,刘光炎先垫付;认为读书没有用的,刘光炎三番五次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在刘光炎的真诚影响下,从教27年来,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没有让一个孩子失学。为此,刘光炎为贫困学生垫付学杂费,累计近3000元。

  我们起身离开时,问刘老师对未来有什么安排。刘光炎微笑着说:“山里的孩子需要知识,需要老师,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就为邹家地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如果可能的话,这里需要添置一些现代教学器材,让孩子们见识见识!”今年四十出头的刘光炎,身材矮小,脸色黝黑,带着一副眼镜。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股爱的力量。

  【编辑点评】

  深山僻壤往往与贫穷相伴,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更需要文化知识;大山里的教师要奉献更多的爱心,承担责任,传播文明,开启智慧……刘光炎老师人如其名,既播撒爱心,又钻研教学,教书育人是他毕生的事业,奉献付出是他人生的追求。

  朱占玉 本报记者蔡超然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