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整顿驻京办关键在审批程序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6:00 光明网

  日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在制定一份整改地方和企业驻京办的方案,首先涉及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5000余家政府驻京办事处正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一些基层县市政府驻京办事处恐怕难逃被裁撤的命运。(9月3日《经济观察报》)

  驻京办确实已经成了一个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驻京办事处成为腐败高发区

,本地一些领导或领导家属来到驻京办,驻京办提供接机、送机,吃、喝、住、行及购物等种种超标准服务,或免费服务。一些驻京办也成为“跑部钱进”的主要渠道,并因此被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去年年底的审计报告中点名。而“跑部钱进”同样造成了腐败,有些驻京办每年花费大量灰色经费,用于疏通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因此,采取行政手段,大力整顿各地驻京办是必要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驻京办之所以存在问题,并不是因为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在北京设立了这些办事机构,而是因为在相关审批程序的公开透明上存在问题。

  依据宪法规定,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与行政管理权,但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又发生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央政府对地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的大型投资项目需要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这样,地方政府需要某个经常性渠道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因而地方政府官员到北京办事,由本地驻京办提供食宿、交通,也不失为节约行政成本的一种手段。

  但是,因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出多门,而且在一些项目的运作上,存在着相关审批程序公开化、透明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这就让地方政府和企业产生了到北京以灰色手段进行活动的冲动,建立驻京办就成为必然。驻京办恰恰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迅速膨胀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积极寻找有利于增长的资源,而有些资源掌握在一些相关中央政府部门手中。当权力因审批程序不够公开透明而缺乏刚性约束时,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关竞争,就自然走向了灰色操作。

  地方政府之所以能通过灰色手段“跑部钱进”,也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随意性较大,驻京办的财务管理漏洞较多。假定地方政府的一切支出都经过详尽的预算审议,地方政府就不大可能拿出太多公关费用;假如驻京办的财务管理比较健全,则这样的支出也很难入账。现在的问题是,驻京办的日常经费和公关费用,详尽列入地方政府的预算、经过当地人大审议的恐怕还不多,于是驻京办花起钱来,自然可以不受财政纪律的约束。

  整顿驻京办是比较直接、也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办法,但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从约束权力入手。只要有关中央政府部门分配资源与审批的程度不能严格公开透明,地方政府就可能对这些部门公关;只要负责分配资源、审批的官员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则地方政府和企业就可能会以灰色手段进行公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驻京办即使被取缔,也会以别的名目存在,其活动很可能进一步游离于地方政府与地方人大的制度约束之外。

  因此,解决驻京办问题,重要的是通过审批程序的公开透明,减小地方政府设立、扩大驻京办的激励;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制度,强化地方人大对行政部门、包括驻京办的财政控制与监督,让驻京办的开支花在正大光明的地方。解决了这个问题,驻京办反而可以发挥正面作用,比如沟通中央政府各部门与地方政府的信息,在户籍制度没有废除的情况下,为当地户籍来京民众提供必要的服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