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里有位“吉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7:27 江南时报

  范仲淹后人

  当起了“孩子王”

  宋代名臣范仲淹,以名篇《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了广为传颂的佳言警句。但鲜为人知的是

,这位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后代中的一支就长期生活在老家苏州,而更为有趣的是,其祖孙三代都是教师。教师节来临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范仲淹第31代孙范存佳,走进了这家和教师结缘的家庭。

  祖孙三代从教

  范仲淹的第31代孙范存佳今年40岁,目前是一名幼儿教师。谈及家史,她告诉记者,以前曾经有一本家谱明确记载着范家整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文革期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范家将家谱上缴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初,父辈曾想找回家谱,但至今仍下落不明。因此,她关于范家的故事主要是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的。

  根据史书记载,范仲淹出生于公元989年,苏州吴县人。而苏州范家也从未离开过吴县。从辈份上算起,到范存佳这一代,已是第31代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祖上范仲淹建苏州文庙,开创了苏州教育的先河,而从范存佳的祖父算起,祖孙三代都和教书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祖父是一名私塾先生,父亲曾在吴县教育界颇有名气,当过当地一所中学的校长。而范存佳本人,目前为桐芳苑托儿所的一名幼儿教师。

  范存佳1988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自考,后来便到了教育第一线。其间有一段时间,范存佳曾转去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2004年,她又当起了孩子王,整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现在干这份工作真的很开心。”范存佳说。

  愿意当个孩子王

  范存佳坦言,由于自己曾有一段时间脱离了教育一线,这反倒成了契机,让她有机会来琢磨到底该怎样教孩子。

  范存佳有事没事就会经常想,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早慧,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让孩子有健美的人格。从2004年起,在她重返一线的那一天起,她便开始了一场幼儿试验。

  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概念,让他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强化孩子们正确的是非观。为了强化孩子的是非观念,范存佳给孩子们上课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教室的地上洒上纸屑,而主动将纸屑捡起来的孩子会得到明确的表扬。在范存佳的班级里,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始终是主基调。所长李群告诉记者:“孩子也很喜欢范老师。”

  用心才能更好

  除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范存佳工作用功也是出了名的。和其他学校一样,桐芳苑托儿所要求教师做个案记录。主要是记录下一个孩子在一天中的表现,从而分析孩子的行为,进一步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

  对于这项工作,托儿所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一般来说一个月写两篇就可以了,但范存佳把它发展成了一种日记。班上有一个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来接送孩子。为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范存佳便将孩子一天的表现写成日记,电邮给家长。对此,范存佳说,这是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让他今后能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范存佳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以前做行政工作时理论多,但现在作为一名“孩子王”,她有了将自己理论付诸实施的机会。也不知是否是祖先的遗传,反正范家人做起事来,总是有股劲,认真踏实是范存佳对范家人工作态度的总结。

  本报记者 严 俨 文 朱桂根 摄

  27年的教学人生

  见到吉老师的时候,她正在给同学们上课。这是吉蕴华站在讲台上的第27个年头,自1979年开始,她就在苏州市三十三中学任教,直至成为一名高级教师。

  吉蕴华任教后的第二个年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当时她只有25岁。三十三中学现任党支部书记洪斌说,选择班主任主要是看这个老师是否有相关特质,比如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耐心。

  吉蕴华是个负责的班主任,数不清的荣誉是个见证,“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师德标兵”等等。洪斌说,获得江苏省师德标兵这个称号的人,整个江苏省只有10个,而苏州市也只有吉老师一个人。

  同在一个教研组的田老师,用四个字概括吉蕴华,富有“爱心、耐心”。吉蕴华说,耐心是自己性格中的一部分,当老师必须要有耐心,当好老师更要有耐性。

  吉蕴华的儿子今年已经25岁了,现在南京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和吉蕴华一般年纪的人都“解放了”,而她还在周而复始地跟青春期的孩子们打交道。

  吉蕴华带初中年级,他们都是些13岁至16岁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逐步趋向复杂化。虽然即将步入知命之年,但要对这些孩子负责还是让吉蕴华大费脑筋。吉蕴华说,虽然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但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要走进他们的世界,也让他们了解成人的世界是一个动脑筋的事情。

  和吉蕴华同在一个年级组的张老师,是当初师徒结对中,吉老师的徒弟。张老师说,虽然已经有近30年的教学经验,但吉老师备起课来还是一丝不苟。教授一个知识点时,吉老师会想方设法让同学们了解点背后的语言环境。她还很善于和同学们互动,以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免费教育班的岁月

  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吉蕴华和“免费教育班”结缘,成了这个特殊班级的班主任。

  2001年9月,三十三中学开办了一个免费教育班。凡是苏州市区的特困户、低保户、因病致贫和残疾人家庭的子女都可申请就读。进入免费班的学生,杂费、课本费、校服费、社会实践费全部免交,还可免费获得保险、公交月票和一顿午餐,甚至还有免费家教。这个班的孩子们不用花1分钱,就可以读完三年初中。

  带这样一个班,无疑是个挑战。原来带的班级里,有特困户、低保户、因病致贫的和残疾人家庭的子女都算是特例。而在免费教育班,每个孩子都是“特例”。吉蕴华说,越是这样的孩子,心理也就越敏感脆弱,所以她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愈发变得细腻。普通家庭的孩子犯了错误,批评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批评这些孩子就要讲究方法。说重了怕伤着,说轻了又没用。

  为了走进同学们的心里,吉蕴华把家访做到了百分之百。哪个孩子是单亲,哪个孩子父母离异,哪个孩子生在残疾人家庭,她都心知肚明。

  从带免费教育班开始,吉蕴华家访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同学们住的很分散,最远的在苏州市高新区上方山,距离苏州市区15公里。吉蕴华骑着电动车去,推着回来。

  采访吉老师时,她又在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由于家庭原因,班上一名叫李同(化名)的女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今年上半学期,她在校的日子不足一个月。为了劝说李同回到校园,吉蕴华多次去她家动员,而李同和她妈妈却常常闭门不见。

  有一次,天上下着大雨,吉蕴华在门外足足站了两个小时,想让李同回心转意,但李同仍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旷课。

  本学期一开学,为了让李同不再缺课。吉蕴华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从城西南的家里骑车到城东北的李同家,叫她起床,带她上学,还给她买早餐吃。

  这段路吉蕴华要骑40分钟,问吉蕴华,“这样做有用吗?”吉蕴华说,能想的办法她都用了,这个办法至少能保证李同天天来上学,她打算坚持下去,直到李同自动来上学。这样做是否能感动同学们,吉蕴华心里也没底,但她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吉妈妈”的由来

  最初把吉蕴华叫做吉妈妈的是上一届免费教育班的一名同学吴江(化名),吴江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坐过牢的父亲。由于平时无人照顾,吴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一团糟。

  吉蕴华家访后,看到吴江家的情况,便定期帮他打理生活。洗头、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吉蕴华几乎帮这个一米八几的大孩子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吴江说,“吉老师像我的妈妈一样”,从此吉蕴华便有了“吉妈妈”的称呼。

  在第二次采访吉蕴华时,她高兴地说,李同早晨主动来上学了,虽然是同学去叫的,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采访结束前,记者见到了李同。对于不愿上学的情结,李同有些隐讳。但谈到吉老师,她打开了话匣子。李同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吉老师对她说,“把我当成你妈妈”。起初,她对吉老师还有些距离感,但现在任何事情她都可以跟吉老师交流了。

  李同说,她会好好读书,回报吉老师在她身上付出的努力。

  本报记者 赵莉

  摄影 朱桂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